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姜科和蝎尾蕉科高档切花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发展高档切花,品种是第一要素。通过对国内外引进的73份花卉材料进行引种试验、多点生产试验及市场适应性研究,筛选出包括蝎尾蕉科的红绒及姜科的金姜花、玫瑰闭鞘姜、黄姜花、红姜花等5个适宜广州地区生产、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产品在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种,并掌握其种苗繁育技术及栽培管理技术,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辣椒是我国南北地区蔬菜栽培中最为普遍的品种之一,广州市民自古就有食用辣椒叶的习惯,辣椒叶以其营养丰富、清肝明目的保健作用,嫩滑可口的优良品质而成为家庭、宾馆、酒楼的高档蔬菜.但长期以来,辣椒叶仅是辣椒生产中的副产品,近年来,也有一些单位专门从事辣椒叶生产,但由于缺乏优良的品种,导致品质、产量低下.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出专门供作生产辣椒叶的品种辣椒叶1号,该品种品质好,抗病,分枝能力强,能多次采收,产量较高,适宜露地或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3.
山西暴雨的天气气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7—2009年NCEP常规气象资料,从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等角度,结合天气动力学、统计学等方法,对山西暴雨进行天气气候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气候学上讲,中条山东部是山西暴雨的极值中心,降水极值中心强度到达94 mm。发生暴雨频次最多的地方主要位于太行山南麓延伸至中条山东部的晋东南和晋南地区。另一个出现暴雨次数比较多的地区位于五台山附近,显示出山西特殊地形对山西暴雨的增幅作用。(2)50多年来,山西暴雨次数有着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57—1982年,山西暴雨处于发生次数较多阶段,1983—2002年,山西暴雨处于次数较少阶段;2003年以后,山西又处于暴雨明显增加阶段。(3)形成山西暴雨的暖湿气团可能是南亚季风向北伸进的结果,暴雨发生日,320 K等墒面上,在山西附近形成一个高位涡中心,其和来自低纬度的暖湿空气,在山西附近相交绥,导致山西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6个珍稀蔬菜品种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对蔬菜营养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从国际、国内蔬菜消费趋势看,大宗蔬菜的消费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珍稀蔬菜呈上升趋势.为此,我们于1999~2002年成功引种和选育了千宝菜、银丝菜、玉丝菜、中叶春菊、辣椒叶1号、洋芥兰等6个珍优新型蔬菜品种,并进行了生产试种,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售价较高, 能出口创汇,对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增加农业收入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套地区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霞  石磊  王永清  张玲  梁凤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32-1643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7月30~31日和8月15~17日发生在河套地区的2次局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不同,7月30日是700hPa暖式切变线、台风外围西南急流、地面倒槽,而8月15~17日是高空中小尺度的暖式切变线和地面中低压;台风“凤凰”登陆后,与副高脊之间形成1支超地转的东南低空急流并在其左侧形成1支西南急流,2支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河套地区是造成7月30日暴雨的重要原因;环境风场的垂直切变特征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0℃层高度与-20℃层高度差在2—3km、850hPa与300hPa的温差〉40℃、K指数大于32℃、CAPE〉1200J/kg都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指标:高低层散度的数值大小以及在空间上的配置与暴雨的发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及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套地区2012年6月25~26日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从大尺度环流特征、中尺度系统和对流性强降水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⑴25~26日对流性降水分布极不均匀,突发性强,有明显的日变化,入夜后对流发展旺盛,而白天较弱或出现间歇。⑵高低空温度差的增大和高能舌的存在为降雨的发生储备了潜在能量,暖湿切变触发了25日和26日夜间的强对流。⑶对流单体在副高西北侧切变中合并发展,中尺度对流云团在阴山山脉南麓喇叭口地形作用下,暖区内中尺度辐合增强、动力抬升条件更加强势,对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⑷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产品实时反映了对流云团的"列车效应"和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对强降水量级和强度的判别有明确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宝元  刘君  梁凤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604-5606,563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气象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2013年6月15~16日发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高空短波槽引导西北涡北上影响河套地区,较好的水汽输送和强烈的水汽辐合是出现河套地区大雨的原因之一;正涡度平流和暖平流对河套地区上升运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强降水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喇叭口地形可以加强上升运动并使降水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甜菜含糖率资料与相应年份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影响含糖率的农业气象指标,采用逐步回归对显著因子进行了筛选,组建含糖率综合评估模式,利用细网格推算模型,在CityStar4.0平台上进行了甜菜品质的区划,为当地制糖企业选择甜菜种植基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套灌区向日葵终霜冻指标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根据河套灌区主要经济作物向日葵历年遭受霜冻影响的调查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确定了向日葵霜冻的气象指标,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河套灌区各地霜冻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霜冻结束时间,从西南向东北部地区延迟;各地霜冻变化趋势不同,但总趋势是逐渐提前;霜冻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不同,对作物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0.
因用种的计划变更,或每天制种量较少和工作上的原因,生产上有时实施即时浸酸种浸酸前冷藏抑制,在一定期限内出库再进行即时浸酸的做法。按常规此法的冷藏抑制期限不超过5天,在有效的期限内浸酸用种,无论对孵化率和养蚕成绩都无不良影响,是生产上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