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41混播制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方式落后、效益低、成本高的问题,制约了杂交稻推广应用。利用小粒型不育系可实现杂交水稻混播、混收、机械分离等全程机械化制种,降低杂交稻制种成本,提高制种效率。本研究以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大粒恢复系R141和新组合卓两优141为材料,对其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农艺性状、异交特性、混播制种及大面积制种实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C815S相比,卓201S株高较矮,穗长较长且直立,包颈粒率、穗萌率、黑粉病、开颖率均低于C815S,对"九二〇"较敏感,且较难落粒,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而R141株高较高,花粉数量大,花期长,且对环境温度较钝感,两者均具有良好的异交特性。卓201S谷粒厚1.71mm,千粒重14.00g,R141谷粒厚2.23 mm,千粒重28.20 g,两者籽粒大小差异显著,通过特定的狭长形筛孔筛子,实现了杂种F1与父本种子的高效分离,杂交种子含父本率为0,杂种损失率为2.31%,种子纯度在生产上达标,可实现机械化制种;与传统制种模式相比,混播制种可使父本基本苗减少85%,母本容量增加20%,制种产量增加21.37%,制种综合效益增加31.4%。父母本较好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适合机械化制种的水稻不育系,以H155S作母本、C815S与七桂B的F1代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增压选择,经过5a10代的定向培育而育成的稻米品质优、株型理想、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习性好、配合力强的小粒型两系不育系卓201S,2016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其与大粒型父本配组,已选育出一批适合父母本混播混收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稻组合,其中卓两优581于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两优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栽培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喷施植物酵素"金禾苗"与"环保酵素"对水稻产量及稻米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植物酵素"金禾苗"的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增产8.60%;喷施植物酵素"环保酵素"的稻米中镉含量降低显著,在镉背景值低的情况下,可降低63.08%,在镉背景值高的情况下,可降低47.54%。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杂交水稻形势,介绍了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历史,总结了当前我国水稻不育系选育的困难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卓201S、卓234S、展998S、南3502S等8个适合机械化制种的水稻小粒型两系不育系,选育的系列小粒不育系突出的特点是收获指数高;株型矮壮,叶片夹角小,生物产量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茎秆坚韧,抗倒性好;异交特性好,结实率高。选配的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卓两优0985、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组合表现高收获指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合轻简栽培,且杂交制种产量高、种子质量好。通过系列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实践,以展998S为例总结了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生物学特征,并对今后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好、再生力强的再生稻品种,2016年以两优389、C两优396、两优66、C两优343和天优华占为材料,在湖南长沙进行适宜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两优389作中稻蓄留再生,头季8月10日收割,再生季9月12日齐穗;头季抗高温能力强,再生季耐低温能力好,头季和再生季结实率80%以上,两季总产达12.95 t/hm~2;头季和再生季米质均比较好,特别是再生季米质达到国标2级。说明两优389是一个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17个杂交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Y两优9918、准两优608为对照材料,以生育期、头季茎秆抗折力、头季产量、头季米质、再生季再生率、再生季产量、再生季米质为考察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7、2018年在湖南长沙进行适合蓄留再生的杂交稻品种筛选.2年试验结果表明:两优389、望两优889蓄留再生(留桩高度30 c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