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宅小区景观环境优化在小区绿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每年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美化工作来提高小区的绿化率和居住环境条件,但与人们对小区美好环境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合理地应用和配置植物,科学应用景观小品,才能满足人们对景观和环保的需求。以昆明金安小区为例,调查了小区的绿化现状,分析了小区在绿化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小区植物配置优化方案和后期养护对策,以期为昆明及类似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明晰环境因子对酸角生殖枝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干热河谷乡土乔木酸角林恢复成效及酸角生产管理质量。以元江干热河谷猫哆哩庄园酸角树新生生殖枝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不同坡向及坡位酸角生殖枝与营养枝、生殖枝的营养及生殖构件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酸角生殖枝和营养枝在枝条干物质积累策略(枝条干鲜比)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坡向、坡位,以及坡向×坡位交互因素均会对营养枝和生殖枝茎叶等营养性状特征产生影响,仅坡向因子对生殖枝花的性状影响显著,提示酸角开花特性主要受到光热及水环境的调控;北坡较好的水环境或相对少或弱的光照有利于酸角生殖枝花水分的保持(花鲜重)以及花的资源配置(花干重),但南坡相对多或较强的光照有利于酸角生殖枝的整体生长,并具有显著高于北坡的酸角果荚产量。研究结果提示酸角更适应干热的环境,在干热河谷酸角的生产中,适宜在阳坡(南坡)种植,保证盛花期具有相对较干的环境可能是促进酸角开花质量、提高坐果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常见的乡土草本植物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养分添加及刈割后植株的补偿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植株凋落物量在进行刈割后减少,而在高频次降水或添加养分条件下有所增加。2)在添加养分条件下,经高频次降水处理的植株冠部干物质重量较高。3)扭黄茅单株及其根、茎、叶干物质重量在高频次降水、添加养分、未刈割时达到最高。4)植株的根冠比在未添加养分、刈割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无论降水频次高、低;未添加养分、刈割处理植株在高、低频次降水下的生殖分配率(依次为1.2%、0)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小于其他处理。5)刈割后扭黄茅植株总生物量及其根、茎、叶、花果各器官生物量的补偿生长指数均在低频次降水并进行养分添加条件下最高,但均为欠补偿生长。因此,刈割不利于扭黄茅草地凋落物的形成和生物量的积累,而适量增加降水频次和添加养分有助于缓解该不利作用,但不改变刈割后扭黄茅欠补偿生长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是植物耗水的主要来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银合欢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分析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银合欢林的土壤含水量在雨季时期较高,旱季时期较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也逐渐增加,且上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大于下层;银合欢林土壤含水量的年际变化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存在滞后效应;银合欢林在雨季阶段可以有效地降低0~40 cm土层的水分蒸发,起到良好的涵养水源作用;银合欢林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对土壤蓄水能力和持水性产生积极作用;土壤砂粒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粉粒、粘粒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总之,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合理发展银合欢人工林种植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物化性质,提高土壤持水、保水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罗望子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和性状指标,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主成分分析法将16个罗望子种质的15个品质和性状指标进行简化后,采用合理—满意度法对各品质和性状指标赋予合理权重,再计算出综合合理—满意度,分析评价其开发利用价值.[结果]罗望子8号的钙、铁和铜等矿物质含量最高(其中钙含量为2406.33 mg/kg),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最高,为0.661分;罗望子9号的单果重中等偏上,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较高,总酸含量较低,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次之,为0.646分;罗望子3号的单果重最重,为19.69 g,果味偏酸,可食率中等,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排第3,为0.634分;罗望子13号的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最低,为0.275分,综合利用性能最差.[结论]罗望子8号钙含量高,可作果汁或果酱品种开发利用;罗望子9号总糖含量中等偏高、风味佳和综合品质优良,可作干果食用;罗望子3号果型最大,可食率中等,种子可用于提取多糖,果肉可作加工原料;其他罗望子种质各有优异性状,可通过定向育种改良以获得更优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用海南特异罗望子资源作接穗,对普通罗望子进行高接换种,开展嫁接部位周长大小、嫁接高度、保留枝数量3个因子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罗望子嫁接部位的周长、砧木的嫁接高度、不同茎级对嫁接成活率影响显著。直接嫁接在主干,嫁接高度在120.1~140 cm,嫁接部位越粗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价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指导云南余甘子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发展,采集云南和广西来源的11 份余甘子种质,同质园条件下对其果实总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等组分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及聚类分析法比较了11 份种质的果实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质余甘子果实中的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为64.5~227.08 mg/100 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1.83%~41.35%;味觉氨基酸评价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总糖含量与氨基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鲜味类氨基酸与苦味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极显著(P<0.01),甜味类氨基酸与苦味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显著(P<0.05),苦味类氨基酸与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极显著(P<0.01);从氨基酸含量差异的角度可将11 份余甘子材料分为3 大类。余甘子氨基酸组成多样性丰富,氨基酸组成与风味关系密切,提示余甘子种质创新应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诱导或选育。  相似文献   
8.
干热河谷农业土壤环境长期承受“大水大肥”生产方式的胁迫,开展高温、干旱农田环境中氮肥施用与土壤有机碳固持间关系研究是维持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以干热河谷优势作物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0、125、225、325 kg/hm2)开展田间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施氮量对番茄农田0~50 cm不同土层总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AOC)、非活性有机碳(NOC)、微生物量有机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量变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低氮施肥处理10~50 cm土层的SOC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氮施肥处理耕作层0~30 cm的SOC含量显著增加(P<0.05),高氮施肥处理在各个土层SOC含量均有小幅增加;(2)高氮施肥处理0~30 cm土层的AOC含量显著增加(P<0.05),0~50 cm土层的MBC含量及其分配比例也显著增加(P<0.05);中氮施肥处理0~30 cm土层的DOC含量显著增加(P<0.05);低氮施肥处理10~50 cm土层NOC含量及其分配比例显著增加(P<0.05);(3)不同氮肥处理的SOC含量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呈现逐层减少的趋势;(4)中高氮施肥处理下土壤AOC与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无氮处理的NOC与S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MBC和DOC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SOC含量(P<0.05);(5)番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耕层0~30 cm的MBC含量与番茄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在干热河谷冬春季番茄生产中,建议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至225 kg/hm2,不仅有利于作物对有机碳的吸收利用,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而且能提高番茄产量,减少农业投入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采集酸角林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分析不同坡位(坡顶、坡中和坡脚)对酸角林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酸角林的坡顶SOC富集,坡中SOC最低;坡顶和坡中的有机碳主要在土壤表层(0~20 cm)出现富集现象;(2)ROC、POC、DOC含量变化与SOC含量变化相似,ROC、POC、DOC含量与总SOC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3)R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33.11%~47.00%,D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1.27%~1.89%,P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20.10%~26.51%;(4)坡脚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最好,易于积累有机碳。在元江干热河谷中种植乡土树种——酸角,对土壤有机碳产生了有益影响,促进了该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库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逆境群落植物种间关系进行剖析是理解群落组配规则及物种适应性与逆境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基础。采用方差比率(VR)法、χ2检验结合Jaccard指数法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元谋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18个优势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植物整体的种间关系主要呈现显著的负关联,优势物种间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或生态关系的相互排斥;2)18个优势物种间联结性较弱,在同一样方中18个优势物种间共同出现的频率较低,具有独立分布的特点;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由18个优势物种组成的153个种对中显著相关的种对31对,呈极显著相关的种对18对,分别占总种对数的20.3%和11.8%,主要呈现正相关关系;3)18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优势种橘草、拟金茅、孔颖草及广布种扭黄茅是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种间关系维持的关键种。该结论提示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物种间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或生态关系的相互排斥,具有明显的独立分布特征,因而群落易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该区域植被恢复宜优先恢复扭黄茅等关键种,而功能性植被重建应按群落的功能需求恢复及保护相适应的生态种组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