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Innography专利平台数据库中相关专利的检索,利用专利计量学方法,从专利申请国家及数量、申请机构及技术差异、研发热点等方面对甘蔗技术领域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甘蔗技术专利呈现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回落3个阶段,中国、美国、巴西专利累计申请量最多,是主要技术输出国,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科迪华、拜耳、先正达等大型跨国公司不仅是全球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也较为活跃,其在甘蔗分子育种、无性繁殖、生化防控等领域申请了大量基础专利,基本实现了在全球的技术保护。国内相关专利申请主体为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利类型方向侧重于甘蔗种植、生产、加工等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开展大豆科研工作,本研究对1996—2019年间东盟国家大豆种植规模和2010—2019年间东盟国家的大豆、豆油、豆粕的进出口贸易额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东盟十国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未种植大豆,因此本研究中的东盟国家指的是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7个东盟国家(以下简称“东盟七国”)。东盟七国的大豆总收获面积、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但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大豆收获面积和总产量总体上升),东盟七国的大豆平均单产总体提高。2010—2019年间,东盟七国大豆、豆油和豆粕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在大幅增长,但均呈贸易逆差;其中豆粕进口贸易额占比最大、进口依赖度高。东盟七国的进口大豆和豆粕来源国主要是转基因大豆生产大国;大豆是东盟七国的主要出口类型,且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欧盟、中国和日韩等地区。东盟七国大豆、豆油、豆粕自中国进口贸易额均下降,出口中国的大豆和豆油贸易额均上升,但几无豆粕出口。建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科技力量和品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东盟七国的科研技术合作与投入,开展秋大豆科技联合攻关,并进行产业化开发示范和替代种植。本研究对维护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多元化和区域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蔗产业跨境合作伙伴评价研究,对发现具备甘蔗生产和贸易潜力的合作伙伴,确定我国甘蔗产业未来合作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模糊聚类等多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贸易流通、种植现状、发展潜力、研发能力、经济发展等14个指标,确定中国甘蔗产业跨境优先合作国家。结果表明:2012—2019年,我国甘蔗产量下降,进口量增加了1.08倍;甘蔗进口存在结构性问题,高度依赖缅甸和老挝;南亚东南亚地区潜在耕地资源丰富,当前耕地面积仅占可耕地面积的3.5%,耕作适宜程度在70%以上的土地面积占84.5%,开发潜力巨大;按合作潜力将南亚东南亚18个国家分为4类,其中,印度在甘蔗生产、研发方面最具优势,为最优考虑的甘蔗产业跨境合作对象;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甘蔗出口国际竞争力较强,与中国甘蔗贸易互补性最好,也是中国开展甘蔗产业跨境合作优先考虑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为全方位了解缅甸茶叶生产和贸易现状,采用《缅甸统计年鉴》《世界毒品报告》的茶叶种植规模数据和东盟数据库的贸易数据,基于生产集中度、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缅甸茶叶生产、贸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缅甸茶叶生产集中在北部,掸邦占比超80%;缅甸北部地区的茶叶替代种植效果显著,增幅为45.22%;缅甸茶叶单产较低,平均为373.68 kg/hm2,各地区单产由低到高依次为克耶邦、内比都、钦邦、曼德勒省、克伦邦、孟邦、掸邦、克钦邦和实皆省。缅甸各地区均不具备茶叶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SEij指数均<0),掸邦、克钦邦具有茶叶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EAIij指数> 1)。缅甸茶以出口贸易为主,主要为绿茶。缅甸绿茶对全球和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变化均呈由弱到强的趋势;缅甸红茶对全球不具备竞争优势,但对中国的竞争优势指数为极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分析2020—2022年全国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可以发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总体呈现区域差异大、分布不均衡,西部省份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多元化、联合化发展等特征,呈现将“产业融合”推向“产村、产镇融合”,将“块状经济”“带状经济”向“集群经济”转变,将“集点成链”推进形成“聚链成群”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要构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四链”协同发展、“品牌”壮大发展、“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数字化”转型发展培育路径,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