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8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水稻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病虫害监测中应用一般原理、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路线,描述了湖南省水稻病虫害概况,探讨了选用MOD IS数据来监测水稻病虫害,建立业务化服务预报系统,为及时、准确监测预报作物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存在状态,探讨了影响微量元素化学行为及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土壤环境因素,分析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机制及平衡状况,为评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温热害对江西省早稻产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地理区域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9个县级气象台站1981—2015年早稻产量、减产百分率、产量结构及对应的高温指标即日平均气温≥30℃持续日数、日最高气温≥35℃持续日数,采用通径分析法,定量分析高温热害对江西省早稻减产百分率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早稻高温热害发生概率约为80%,造成减产百分率3%以上的年份为30%,且日最高气温比日平均气温影响大;高温持续时间显著影响早稻千粒重、空壳率和秕谷率,除南部及东部早稻千粒重受日最高气温影响权重大外,其余地区日平均气温对产量结构的影响权重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MaxEnt模型湖南双季稻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选取了适宜湖南水稻种植分布8个潜在的气候因子和湖南17个双季稻农业气象观测站点位置信息,利用MaxEnt模型,构建了湖南杂交水稻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得出影响湖南水稻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及湖南水稻适宜性种植分布区域。结果表明:10~22℃活动积温、4—10月日照时数、稳定通过22℃持续日数、4—10月降水量为影响种植湖南双季杂交稻主导气候因子。并进一步通过得到的主导气候因子,采用MaxEnt模型再次进行湖南双季杂交水稻适宜种植性分区,将湖南省双季稻制种植分布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省级层面上利用MaxEnt模型筛选影响湖南水稻种植主导气象因子,并对湖南水稻适宜性种植分布做了不同等级划分,为优化湖南双季杂交稻生产布局、改进种植制度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一定气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18年油菜开花日挂牌标记试验,考种不同开花时段油菜结荚率、单荚子粒数,分析不同时期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建立气象因子与油菜子粒损失率的影响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月25日前的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以中度和重度为主,3月中下旬的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以轻度为主,2月26日—3月10日的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油菜子粒损失率与开花时日最低气温平均值、日平均降雨量相关不显著,与开花时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平均值、日照时数平均值、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显著。随开花平均气温下降,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下降,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开花时空气相对湿度为70%,且日平均气温≤6.9℃,或空气相对湿度为80%,日平均气温≤8.0℃,油菜中度受害;开花时空气相对湿度为80%,且日平均气温≤4.3℃,或空气相对湿度为85%,日平均气温≤4.8℃,油菜重度受害。其次分析确定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油菜开花结实的冷积温指标,当日照低温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16.5℃,或无日照低温阴雨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5.0℃,为中度受害。当日照低温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37.5℃,或无日照低温阴雨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26.0℃,为重度受害。试验结果可为油菜灾害预警评估和减灾防灾农业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气象因素与早稻稻瘟病发生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湘阴县19 a(1986~2004)来稻瘟病发生的调查资料进行通径分析得出,雨日对早稻稻瘟病病害指数影响最大,其次为降水和日照,影响最小为温度。选用了温度(X1)、降水(X2)、日照(X3)、雨日(X4)4个气象因子与病害指数建立了湘阴县早稻稻瘟病预测预报模型:y=-0.0115-0.00128x1 0.00274x2-0.0011x3 0.019724x4,预测的准确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长武县旱塬地小麦连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耕作和长期单施化肥可以维持土壤有机质水平,但加速了土壤腐殖质的老化,影响了胡敏酸和富里酸间的相互转化和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利用。化肥种类和施用量的不同其影响结果也不相同,单施磷肥对土壤培肥作用不明显,单施氮肥则能达到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施用量愈大,效果愈明显。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水稻生产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南中、晚稻生产干旱灾害为研究对象,从水稻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成灾环境、承灾体的脆弱性等方面选取灾害频率、灾害受灾率、灾害强度、水稻生产水平等评价因子,利用人类生存环境风险评价法,建立了湖南中、晚稻生产干旱灾害评价模型,应用GIS软件给出了湖南水稻生产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湖南南部和怀化的辰溪、靖州、通道为湖南中、晚稻生产干旱灾害中高风险区,其它大多数地区为干旱灾害低风险区或轻微风险区。  相似文献   
9.
低温和包装对香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常温贮藏和3种低温贮藏(直接冷藏、保鲜膜包装冷藏、保鲜盒包装冷藏)方式对香菜的营养成分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香菜中的Vc、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逐渐下降,而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升高。室温贮藏营养成分的流失量和亚硝酸盐的积累量都较大,低温冷藏其流失量和积累量都较慢,其中,以保鲜盒密闭冷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基于ORYZA2000模型的湘赣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湘赣地区1961-2006年25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3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6年双季稻发育期、生物量观测等资料,对水稻生长模型ORYZA2000进行参数调试和验证。以双季稻发育速率参数为主,结合地形、气候、水稻熟性分布和当地生产实际,将湘赣双季稻区划分为7个区域,实现了ORYZA2000在湘赣双季稻地区的应用。利用本地化后的ORYZA2000模型模拟湘赣地区早、晚稻的逐日生长过程,分析了湘赣地区1961-2006年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表明,赣东、赣中、湘中一带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湘北、湘南、赣南、赣东北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较低,其空间分布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从历史演变看,25个站中有18个站的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每年下降22-86kg/hm^2不等。初步分析表明,湘赣地区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下降是由于生育期天数减少、生育期内辐射(日照时数)减少和(或)积温上升3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辐射减少导致光合作用产物减少,积温上升意味着生育期内温度升高,或产生高温胁迫,或引发生育期缩短,均对水稻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