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4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茶橙瘿螨是茶树上一种常见害螨,以成螨、幼螨和若螨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茶树,减弱树势,对茶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文章介绍了茶橙瘿螨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该害虫的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茶树施用3种不同配比的Kemira肥料,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氮、磷、钾配比的Kemira肥料处理,土壤中有效磷,有效钾的水平和茶叶中氮、磷、钾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均比仅施用氮肥的对照高,而土壤有效氮的含量低于对照,施用Kemira肥的各处理均改善了春茶某些生理生化指标,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同时增加了茶叶的产量和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茶叶产量比对照增加5.44%~13.88%,经济产值增加3635~5717元/hm^2,增幅达到10.00%~15.72%。  相似文献   
3.
儿茶素是茶树主要次生代谢物质之一,也是茶叶的重要功能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该研究简要介绍了儿茶素的组成和活性,重点综述了有关外源物诱导主要茶树次生代谢物质儿茶素形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不同茶样量、茶水比、水浴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茶叶的香气特点,确定了茶粉法、喷雾法和叶底法的方法参数。以茶汤法为对照,对这3种条件下的茶叶香气进行电子鼻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茶粉法条件下(过28目筛的茶粉0.5 g于10 ml钳口瓶中,茶水比1∶1.5,35℃温浴15 min),电子鼻不同传感器的响应值较高,重复性较好,并能够良好地反映感官评审结果,较好地区分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质量差异,明显好于其他3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余杭区瓶窑试验基地采摘的一芽二叶福鼎大白茶为材料,研究茶鲜叶经清洗和未清洗工艺处理后制成的茶叶的感官品质、内含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差异,并对清洗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和浑浊度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清洗的成品茶样感官审评较未清洗成品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高2.45分;茶鲜叶清洗处理使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酚氨比显著降低,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所下降,但不显著;经清洗工艺处理后的茶样农残、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清洗后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是清洗前水样的4.3倍,清洗后水样的浑浊度是清洗前水样的37.2倍。表明茶鲜叶清洗工艺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茶叶的感官品质,显著降低茶叶苦涩味物质,可以有效清洗叶表杂质,不同程度的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等。  相似文献   
6.
杭州地方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及优异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8份杭州地方茶树资源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方茶树资源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9,平均变异系数为26.83%;基于生化成分含量的聚类分析将58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龙井种资源,第2、3类群为鸠坑种资源;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8.688%。最后从58份茶树资源中获得了在部分功能性成分上含量较高的优异茶树资源8份。  相似文献   
7.
[目的]充分利用浙江省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资源,开发高品质红茶。[方法]以杭茶11、HC740507、HC740227、大红、杭茶21、红云、红魁7种高茶多酚品系(品种)茶鲜叶为原料,通过对其品质进行理化评价和感官评价,研究了其红茶适制性及品质特征。[结果]春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HC740227、HC740507、杭茶11、杭茶21、大红、红云和红魁;夏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大红、红云、HC740227、红魁、HC740507、杭茶11和杭茶21;秋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HC740227、HC740507、杭茶11、大红、杭茶21、红云和红魁。[结论]明确了浙江省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品种的不同季节红茶适制性,可为高多酚茶树资源加工高品质红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千岛银珍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的无性系茶树良种。[方法]对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和茂绿、中茶108、春雨1号、杭茶21、鸠坑早等10个品种的产能性状和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品种芽头肥壮,产能较高,且制得的茶样品质较好,审评总分高于对照鸠坑群体种2分以上。[结论]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等品种较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化学合成条件对聚酯型儿茶素A(Theasinensin A,TSA)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 Design(PBD)确定TSA化学合成关键因子,然后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进一步优化TSA化学合成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氯化铜用量、甲醇体积分数、温度对TSA得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主因素效应为甲醇体积分数>氯化铜用量>温度,最优条件为氯化铜用量43%,甲醇体积分数26%,温度15℃,聚酯型儿茶素得率为59.12%,与模型预测值59.34%接近。PBD和RSM联用优化TSA化学合成工艺可行,预测性较好,可为其他种类儿茶素氧化聚合物的高效化学合成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EGCG乙酰化衍生反应中条件的控制来合成全取代的乙酰化产物,反应产物再经初步纯化与柱层析再纯化2个过程制备得到了高纯度的乙酰化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