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稻田混栽水生植物对土壤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早稻和黑藻、水葱、菖蒲等3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稻田混栽水生植物后对土壤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混栽3种水生植物后,其土壤的全镉和有效镉含量与对照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但稻田混栽黑藻的土壤全镉含量显著高于混栽水葱和菖蒲;混栽黑藻和水葱后,糙米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混栽菖蒲的糙米镉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探索稻田植物降镉技术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唐兴 《作物研究》2002,16(1):37-38
通过对世界农产品贸易和世界农业发展形势的简要分析 ,结合湖南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提出了加入 WTO后我省农业结构调整要扬长避短 ,因势利导 ,树立整体观念 ,加强环境保护 ,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湘农白糯2号、苏玉糯2号、苏玉糯3号、垦粘3号等4个品种为材料,分析它们的品质特性,并对湘农白糯2号直播与移栽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湘农白糯2号营养品质好,鲜籽粒赖氨酸含量高,为0.40%;直播的株高和穗位高比移栽的要分别高12.4%和20.4%。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主茎理化特性与倒伏的关系及抗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倒性不同的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主茎的理化特性、株高、单株产量和倒伏情况,结果表明:中双9号的抗倒性最强,其主茎蛋白质含量最高,其他理化指标在品种间无明显区别;主茎钾含量与蛋白质、电阻率呈显著负相关;但蛋白质与含水量、粗纤维与抗折力、钙含量与单株产量、株高与粗纤维、株高与倒伏指数、倒伏指数与倒伏系数等均呈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倒伏系数(单株产量/株高×抗折强度)评价油菜倒伏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灌溉方式是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重要的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植株理化和生特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了间歇灌溉(Ⅱ)、湿润灌溉(WI)和节水灌溉(WSI)3种灌溉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植株生理生化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各灌溉方式处理水稻植株的分蘖数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ⅡWIWSI;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Ⅱ和WI条件下,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早稻和晚稻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穗干质量大小顺序均为ⅡWIWSI,叶干质量均为WIⅡWSI;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穗干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植株Ⅱ处理的有效穗数均最高,均显著高于WI和WSI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Ⅱ处理产量为最高,2个年份早稻产量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107.9,461.7 kg/hm~2和98.8,422.2 kg/hm~2,晚稻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250.1,683.6 kg/hm~2和220.3,661.8 kg/hm~2,其大小顺序均表现ⅡWIWSI。在稻田不同水分管理中,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根据早稻和晚稻的育苗移栽方式设置双季稻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插处理,对3种栽插方式下双季稻的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早、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抛栽和手插处理均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各处理水稻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大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大小表现为分别手插>抛栽>机插和机插>手插>抛栽。各处理间水稻千粒重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抛栽处理最高,分别较机插处理增加1 506.7和1 444.5 kg·hm-2。因此,抛栽处理有利于提高双季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增苗减氮措施对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条件下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比较研究了早稻在N120. 0 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E1M1)、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E2M2)、N 180. 0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E3M3)、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E4M4),晚稻在N 150. 0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L1M1)、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L2M2)、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L3M3)、N 24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L4M4)等不同施氮量与密度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的苗期至孕穗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1M1 E2M2 E3M3 E4M4和L1M1 L2M2 L3M3 L4M4;成熟期,分别以E2M2和L2M2处理为最大。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叶、穗干重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4M4 E3M3 E2M2 E1M1和L4M4 L3M3 L2M2 L1M1。早稻产量以E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E2M2 E3M3 E1M1 E4M4;晚稻产量以L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L2M2 L1M1 L3M3 L4M4。因此,早稻在施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晚稻在施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条件下,水稻植株干物质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耕作方式是影响稻田土壤物理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双季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双季水稻免耕(NT)、双季水稻翻耕(MP)、双季水稻旋耕(RT)、早稻旋耕-晚稻免耕(RT–NT)和早稻旋耕-晚稻翻耕(RT–MP)5种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双季稻植株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表现依次为早稻MPRTRTNTRT-MPNT,晚稻MPRT-MPRTRT-NTNT。其中,早稻各生育时期,MP处理植株的根系、茎、叶和穗干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均表现为MPRTRT-NTRT-MPNT;晚稻各生育时期,MP、RT-MP处理植株根系、茎和穗干重均显著高于NT,均表现为MPRT-MPRT-NTRTNT;MP、RT、RT-NT、RT-MP处理早稻产量比NT分别增加681.3、395.9、248.1、210.0kg/hm~2,晚稻产量比NT分别增加880.3、495.5、99.1、710.1kg/hm~2。说明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以土壤翻耕和旋耕方式下水稻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沿海高地下水位地区日光温室秋延迟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云台农场日光温室为例,从品种选择、培育适龄壮苗、整地施肥、定植、定植后管理、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秋延迟番茄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提出了沿海高地下水位地区建造日光温室的特殊注意事项,为其他沿海高地下水位地区发展温室番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菟丝子除了主治肾虚、腰痛药用价值外,还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铁、硒等微量元素,特别是去除身体面疮粉刺,美容脸部肌肤等美容功能未被引起重视,现将它的主要营养和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简要叙述如下,以供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