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棉花幼苗枯萎病抗性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枯萎病抗性的棉花幼苗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 ,而抗病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接菌比不接菌处理 ,抗病品种幼苗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降低 1 5%~ 1 9% ,而感病品种则增高 1 3 %~ 2 0 %。抗、感枯萎病棉花品种的氨基酸总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对硒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美国学者 Milner J.A.[Cancer Letter,1985,25(1),41~48]等报道,硒在无毒水平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Bogder J.D.[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institute,1981,Jan.66(1),27~31]等测定了两个低肺癌发病国家(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及三个高、中肺癌发病国家(英、美和瑞典)不同牌号香烟中硒的含量,发现低肺癌国家香烟中硒含量(0.49±0.22ppm)显著高于英、美和瑞典的平均值(0.16±0.05ppm)。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研究卓有成效,七十年代至今育成抗枯萎病品种50余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有10多个,有效地控制了枯萎病的为害,但对抗病品种的抗性机理却研究极少。本项研究是从棉花对枯萎病的不同抗性品种苗期(病菌侵入的关键时期)含糖水平分析出发,探索陆地棉抗,感枯萎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棉花多酚类、黄酮类含量与抗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定了抗、感枯萎病棉花品种多酚类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分析了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病条件下,3叶期感病品种的多酚类含量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而黄酮类的含量则相反。在种子接菌条件下,抗病品种86—1多酚类含量急剧上升,至花蕾期含量达1叶期的2.7倍;感病品种鲁棉1号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表明多酚类物质的大量形成是抗病的应激代谢反应。在接菌条件下感病品种黄酮类含量1~3叶期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而抗病品种1叶期含量高,以后迅速下降至5叶期达最低,其后又上升,形成V形低谷,说明大量黄酮类物质降解可能与植保素形成有关。上述两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性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茶鲜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提取及其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植物次生代谢中三个关键酶之一,它催化L-苯丙氨酸形成反-肉桂酸这一不可逆反应,因此它是一种限速酶。该酶在进入芳香族二级代谢的起始酶的生物合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茶树具有很强的生物合成酶类化合物的能力,使幼叶中积累的可溶性多元酚含量高达35%(干重)。由于酶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与茶的品质,即滋味、香气、色泽等关系密切,而且该酶又与茶树品种、生育条件等有关,研究茶叶的PAL就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米脂肪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甲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916份小米品种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小米6种主要的脂肪酸中,亚油酸为70.01%,油酸为13.39%,亚麻酸为1.96%,棕榈酸为8.34%,硬脂酸为4.38%,花生酸为1.72%。小米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85.54%。聚类分析表明,我国小米亚油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北方省份高,南方省份低的趋势。棕榈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是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