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科学使用除草剂提高化学除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田化学除草剂种类各式各样,品名更让人眼花缭乱。由于其省工,现已为广大农民所普遍使用。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农民群众反映有时或者是有些化学除草剂效果差,不理想。我们通过走访农户、田间调查等方式开展了调查研究,认为除部分品种存在假冒伪劣导致效果差外,还有其它许多因素可使药效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更正     
油菜不宜连作,连作往往导致病虫害严重,造成减产。油菜轮作年限,至少应间隔1年。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该工程的建设直接涉及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千家万户,致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同时也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吉县从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至2006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0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8万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井陉县地处石家庄市西部山区,属太行山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常年降水量550毫米左右。谷子由于较耐旱,适宜在岗坡次地种植,成为我县的传统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在3.8万亩左右。近年来,井陉县农业畜牧局技术人员不断摸索,研究出了一套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其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越冬甘蓝整个生育期处于低温季节,病虫害少,无农药残留,是标准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但原来的单膜覆盖技术,局限于冬季气温在零下 10℃以上的地区应用,限制了越冬甘蓝的种植地域,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外庞大的市场需求.井陉县农业局出了一套越冬甘蓝双膜覆盖高效种植技术,经过 5年的示范种植,累计推广 667hm2,平均 667m2产 3500kg,收入达到 2000元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可在冬季气温零下 18℃以上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1轮作倒茬 油菜不宜连作,连作往往导致病虫害严重,造成减产.油菜轮作年限,至少应间隔1年.  相似文献   
7.
采用HLPC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C_(18)柱,检测波长为330 n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对10批次银菊合剂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标定出11个共有峰,定性了3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符合指纹图谱研究技术要求,影响制剂质量差异是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西吉县基本情况 西吉县位于六盘山北部,总面积3130km^2,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3℃,随地形变化,冷热差异较大,冬长严寒,夏短酷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等特点。全年隆雨量550mm左右,常有春旱秋涝发生。无霜期90—120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霜冻、低温冻害及干热风等。至2006年底,全县共辖19个乡(镇),1910个自然村,总户数111595户,总人口47.086万人,耕地总面积110万亩,人口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井陉县位于晋冀交界处 ,属太行山地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 ,全年降水量为 5 0 0 ml左右。尤其是春旱严重 ,有十春九旱的气候特点。在夏收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的年份 ,秋季作物常无法播种或播种后出苗不全。针对这一问题 ,近几年来 ,我们在旱地玉米上示范推广了旱地玉米使用玉米淀粉型保水增效剂拌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 增产原因提高了耕层土壤的含水量 玉米淀粉型土壤保水增效剂是一类含有强亲水性基团的水溶胀性高聚物 ,吸水率一般为其本身的 5 0 0~ 70 0倍 ,吸水后溶胀形成凝胶具有吸收和保持液体的能力。用保水剂…  相似文献   
10.
井陉县地处晋冀交界处,属太行山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的红小豆是正宗的"天津红"品种,也是河北省外贸出口的名牌.为了有效地提高出口创汇型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调整种植结构,井陉县农业局技术站开展了夏玉米间作红小豆的开发应用研究,在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总结出了适合山区夏玉米间作红小豆的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