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多球果型马尾松的形态和生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多球果型马尾松和常见型马尾松在生长状态、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多球果型马尾松雌性生殖枝上,能够着生40~80个球果(大孢子叶球),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93个以上.而在常见型马尾松的雌性生殖枝上, 通常只着生有1~8个球果,最常见的是着生2~4个球果.多球果型马尾松和常见型马尾松在雌球花的芽组织结构和雌球花的分化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显微分析我们发现:多球果型马尾松雌球花原基的发育在当年生过冬顶芽的下部,在它的上部,还发育有一系列的营养芽原基(10列以上).而常见型马尾松雌球花原基的发育在当年生过冬顶芽的顶端.雌球花发育机理的不同,决定了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的着生部位发生了变异.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着生在春梢的下(基)部,常见型马尾松球果着生在春梢的顶部.多球果型马尾松与常见型马尾松球果(大孢子叶球)的发育过程和发育起始时间不相同.通过对8~12月标本进行显微切片分析,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的发育起始时间在当年的8月(过冬顶芽开始形成的同时),与小孢子叶球的发育起始时间同步.常见型马尾松球果的发育起始时间是当年的11月,两种类型马尾松的大孢子叶球都是在次年4月受粉,到第三年的11月种子成熟.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比常见型马尾松球果多3个月的发育时间.多球果型马尾松个体大量的长串状多球果性状在历年都能重复出现,这说明该性状具有个体水平的稳定性.无性繁殖研究证明,多球果型马尾松的长串状多球果性状,可以通过嫩枝嫁接的方式,进行性状的传递.对多球果型马尾松进行有性繁殖研究时我们发现,多球果型马尾松的球果可以发育出种子,且成熟种子的发芽率为60%~76%.这说明多球果型马尾松与常见型马尾松一样,可以用种子进行后代繁殖.多球果型马尾松与常见型马尾松在形态和生长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贵州马尾松家系产地及个体木材基本密度变异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尾松11个产地,48个家系,192株个体进行木材基本密度分析表明,不同产地,家系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个体间存在丰富变异,通过不同选择标准的分析,选择后的群体木材基本密度大于供选群体家系值为6.7%~9.1%,个体值为10.07%~21.3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