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分析了黄河巴彦高勒水文断面河床淤积的历年变化及过洪能力.结果表明,自1981年大水以后,河床逐年淤高,过洪能力不断减小,到2003年,断面面积仅为1981年大水后的35.5%(1 052.5 m高程下),断面平均河底高程上淤了约4.0m,部分主槽上淤了8.0~10.0m,过洪能力仅为1981年的23.5%.另外分析表明,自1981年大水后至今,河床淤积大致分为3个阶段进行,即:急剧上淤期、缓慢上淤期和基本稳定期,近十多年来,河床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人们对建筑的质量也更加重视,特别是在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常采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对框架结构进行固定。文章通过实践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的通病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氮耦合对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 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南疆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特征,为揭示滴灌冬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以新冬22号为材料,开展水氮裂区设计试验,滴施纯氮为主区,设N1(138 kg/hm2)、N2(207 kg/hm2)、N3(276 kg/hm2)和N0(对照,不施氮肥)4个水平;滴水量为副区,在统一冬灌900 m3/hm2的基础上,起身期以后设W1(1 800 m3/hm2)、W2(3 150 m3/hm2)、W3(4 500 m3/hm2)3个滴灌水平,共12个处理。【结果】 (1)适当增加水氮供应量有利于提高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其中N3W2、N3W3、N2W2和N2W3处理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开花前是氮素积累量的主要时期,其平均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78.28%,拔节-扬花期是氮素吸收速率高峰期,并以N3W2、N2W3和N2W2处理最高,分别达6.38、5.81和5.01 kg/(hm2·d)。(3)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及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大小为叶片>茎鞘>颖壳+穗轴;N3W2和N2W3处理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158.34和147.49 kg/hm2;N3W2、N2W2和N2W3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15.73%、15.41%和14.18%及1 475.94、1 256.97和1 217.78 kg/hm2。(4)滴灌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水氮耦合效应,N3W2、N2W3和N2W2处理的产量较高,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最大。【结论】 207~276 kg/hm2的施氮量和3 150~4 500 m3/hm2的春季滴水量是该地区较合适的水氮供应范围,当施氮量为275.08 kg/hm2和滴水量为4 457.89 m3/hm2包括冬灌900 m3/hm2时,产量可达最大为8 558.73 kg/hm2。  相似文献   
4.
张迪  王冀川  陈慧  黄振江  孙婷 《玉米科学》2018,26(5):58-64,70
在小区试验条件下,以新玉9号和中糯301为材料,设6个种植密度(13.5万、11.25万、9万、6.75万、4.5万和2.25万株/hm2),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分析密度对夏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并建立积温变量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结果表明,南疆夏玉米前期干物质积累速度快、积累量较高而后期积累速度慢、积累量较少。种植密度越大,干物质积累的最大增长速率越大,但其高值维持的时间越短,不利于子粒灌浆。中糯301较新玉9号对种植密度反应敏感,分别在9万株/hm~2和11.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建立了基于归一化的苗后积温为变量的相对DMA预测的Richards方程:y=1.052 1/(1+e~(1.075 7-6.222 5x))~(1/0.089 0),R~2=0.991 4,模拟准确度为0.967 6~1.022 7,精确度在0.965 0**~0.993 8**,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氮耦合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运转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的水氮效应。[方法]以新春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的灌水、施氮处理,对小麦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进行研究。[结果]春小麦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呈"S"形变化,积累速率最大时期在拔节期—灌浆期。总干质量积累较大的处理为W_3N_2、W_2N_2、W_2N_3和W_3N_1,分别达15.16、14.63、13.25和13.19 t/hm~2。生育期内,N2处理的总干物质量、茎秆和穗器官干物质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4.06 t/hm~2、45.34%和30.83%,而成熟期内W2处理的相应值分别为13.47 t/hm~2、31.14%和60.80%,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各因素的总干物质积累影响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氮耦合、水分、氮素,对穗部干物质影响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氮耦合、氮素、水分。[结论]水氮耦合调控效应是调节滴灌春小麦生长的主要因素,生产中,采用中氮适水策略,保证生育前期的充足水分、中后期的适当氮素水平是促进春小麦健壮生长、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滴灌冬小麦生长特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以新冬20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对其群体、个体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进行调查。[结果]随生育进程的发展,总茎数与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干物质积累量则持续增加;最大总茎数在拔节期出现,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最大值在抽穗-扬花期。随密度增加,最高总茎数、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群体最大LAI、单株和群体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350万株/hm2密度处理下的总茎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而65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变化较大,50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且产量构成因素均达到最大,产量最高达8 472.49 kg/hm2。[结论]在南疆地区,为了获得高产高效,冬小麦密度应控制在500万株/hm2时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