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山地森林火灾预防难、扑救难、易伤亡的特点,在对森林防火业务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GIS为核心,建立森林防火基础地理数据库,综合应用空间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硬件开发技术及林火理论对其进行研发,建立了森林火灾扑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实现了GPS人员动态跟踪及火情采集、林火热点管理、林火蔓延模拟、灭火扑救辅助决策、森林火灾发展态势发布、三维火环境场景浏览等多个功能。系统以.net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Skyline三维可视化技术、ArcGIS Engine开发组件为基础,结合GPS芯片、通讯网络及智能手机进行集成开发。系统建立示范以来,在日常林火管理中能及时发现潜在森林火灾、开展计算机辅助决策与处置,实现森林防火计算机信息化,从而提高林火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防灾、减灾效果。  相似文献   
2.
古树名木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并且具有较高的景观、科研和历史价值,因而成为开发优质科普旅游的基础。文中对古树名木的科普价值和旅游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并且以"树文化"为发展契机的贵州妥乐村、台湾科普旅游典范——溪头自然教育园区以及面临开发与保护平衡的云南腾冲古银杏村为案例,分析了3个景区的成功要素和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区的科普旅游开发模式和景区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结合实地调查,对分布于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的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黑颈长尾雉的适宜生境面积为2 041.3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06%;次适宜生境面积为2 775.8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96%;较不适宜生境面积为18 612.81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3.49%;而不适宜生境面积为1 896.99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49%。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黑颈长尾雉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分别减少27.30%和9.49%,而较不适宜生境和不适宜生境分别增加4.34%和0.68%。表明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黑颈长尾雉的生境适宜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林业局和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2007—2013年监测到的云南省卫星热点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模块,运用核密度法量化分析了2007—2013年云南省卫星监测热点与林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省热点年平均密度为0.005 8个/km2,林火年平均密度为0.000 9起/km2;热点和林火的空间分布特征均表现为聚集性,均可分为低密度区(0.006 4,0.003 2)、中密度区(0.006 4~0.017 7,0.003 2~0.012 2)和高密度区(0.017 7~0.068 7,0.012 2~0.041 4);云南省热点和林火聚集分布格局差异性突出,热点高密度区集中于省内农林业重点开发区域,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红河州和文山州;相对而言,林火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滇中的云南松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以及滇西北的高山针叶林区。而滇南、滇西南地区虽然热点密度较高,但因气候相对湿润,林火密度反而较低。本研究可以为云南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火灾扑救能力建设及日常巡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研究世界自然史的重要材料,又是人类各历史时期发展的见证。古树名木生长较为集中的地区,居民的饮食、医药、生产和宗教信仰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树名木历经百年的自然变迁尚能存活,其所携带的优良基因及特殊的生境适应机制在当前经济林树种的选育、栽培和驯化等技术开发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既是保护树木本身,也是为后人保存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林火火情复杂、容易导致扑救人员伤亡的情况,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并开发出林火扑救队伍跟踪及护林员巡护监督系统。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扑火队伍和护林员随身携带的前端跟踪器,它能实时精确地采集扑火队伍的位置,并将编号等其他信息组帧后,通过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服务)通道回传;二是后台跟踪监督管理系统,通过回传的数据,在地形图、遥感图像等底图上生成扑火队伍和护林员的位置标记及活动轨迹。最终形成的系统可为扑火指挥人员和林区日常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参考。该系统解决了以往设计方法中跟踪器通信距离短或不稳定、可携带性差等问题,同时在后台跟踪监督管理系统中设置了电子围栏功能,为实现扑火队伍的自动安全警示、对林区日常巡护工作的自动监督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ArcGIS Engine的林权证附图制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工制作林权证附图存在工作量大,繁琐、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宗地管理系统用于制作林权证附图等很有必要.在对该系统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然后选择ArcGIS Engine和Microsoft Visual C# 2005为开发平台,对所需功能的实现方法、步骤和技术要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黑颈长尾雉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和IUCN近危物种。为有效管理该物种的生境资料,为其保护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初步构建了黑颈长尾雉的核心生境管理信息平台。根据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将自2004年以来收集的黑颈长尾雉的生境资料、样方信息等利用Excel和Access数据库整理和编辑,确定黑颈长尾雉的核心生境;利用Arc GIS软件构建黑颈长尾雉核心生境管理信息平台。结果表明,该物种的核心生境呈斑块状,不利于黑颈长尾雉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生境破碎化的状况堪忧,亟需有效地保护手段和措施;构建的黑颈长尾雉核心生境管理信息平台是一个集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和可视化功能为一体的开放性信息管理平台,并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功能;平台的开放性和分析功能方便于保护区相关人员或其他研究者将今后得到的相关数据继续输入平台,使核心生境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更丰富和充实,提升该平台的利用价值,最终为黑颈长尾雉的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境适宜性评价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觅食生境的生态系统稳定性。结果显示:大中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可划分为极稳定、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等5类区域。黑颈长尾雉的潜在和实际觅食生境主要分布于生态系统极稳定、稳定和较稳定的东坡,在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的区域分布较少。这种分布格局降低了由于环境波动导致其适合度下降的生态风险。潜在和实际觅食生境在生态系统不稳定区域的比例存在差异,实际觅食生境面积依稳定性程度降低而明显降低;人为干扰降低了局部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黑颈长尾雉对潜在生境的利用并压缩了实际觅食生境的面积。生态系统稳定性参评因子的评价标准仅反映因素本身的稳定性属性,不反映黑颈长尾雉的生境需求,黑颈长尾雉对栖境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偏好是被动适应环境的结果。黑颈长尾雉觅食生境的植物多样性高,这能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以满足其生存需求,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区域内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以指定幅面和比例尺输出选定区域地图的必要性及在ArcMap中的制图流程.以A4幅面、1∶50000比例尺为例,论述了按指定幅面和比例尺制图的思路及其实现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