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碱木质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羟甲基化改性,再将改性后的碱木质素、桉木粉、高密度聚乙烯以及助剂,通过熔融混炼、挤出造粒、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木质素改性前后化学基团的变化,并对改性木质素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羟甲基化改性能够使羟甲基接入到苯环酚羟基的邻位或对位上,改性木质素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试件的静曲强度、拉伸强度、冲击强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最高静曲强度提高了37.68%,拉伸强度提高了51.50%,冲击强度提高了40.04%。热分析表明含木质素的木塑复合材料体系各组分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够形成均一的体系。通过断面微观形貌的观察可知,改性木质素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断面更为密实均匀。腐朽试验证明,改性木质素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体现出了更好的耐腐性。综合考虑多项指标,在反应温度为90℃、木质素与甲醛质量比为3∶1和6∶1的改性条件下,改性木质素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2.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为沉香来源树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作为珍贵树种广泛种植,但因目前人工结香产量及质量不高,沉香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为研究白木香结香生理过程,开发白木香人工结香技术,对打孔火烙法、剥皮法、虫蛀、化学试剂A法的结香样品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深色次生代谢产物、再生组织、胼胝质、晶体等的形成与分布存在差异。所有方法中仅化学试剂A形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沉积(结香)区域呈块状,其余方法形成的结香区呈薄层状或点状或束状。结香区域化学试剂A伤及木质部的剥皮法/打孔火烙法新鲜虫蛀不伤及木质部的环剥树皮法。初步估计化学试剂A的结香量最大,但由于深色次生代谢产物在细胞腔的富集量不同,需结合含量测定及化学分析进一步判断。研究发现不同结香方法结香后木间韧皮部边缘1~2层薄壁细胞均无深色次生代谢产物沉积。打孔火烙法和两种不同程度剥皮法均刺激白木香形成再生组织,再生组织是否由IP分化而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化学试剂A刺激未造成白木香形成再生组织且未见明显木质化,成功避免了阻隔层的形成,因此可形成块状结香区域;虫蛀样品可能因创伤时间较短而尚未形成再生组织,但沉香层木间韧皮部中的细胞明显木质化。新蛀虫口处胼胝质堆积,说明胼胝质参与了创伤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3.
实木经水热处理后,木材颜色有所变。为此,对不同水热处理后的思茅松实木进行了漂白工艺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出了与水热处理条件相对应的最佳漂白工艺及影响漂白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同一树种不同水热处理条件下试件的白度不同,与之对应的较佳的漂白工艺亦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硫酸催化作用下用苯酚对人工林杉木和杨木进行液化,考察液比(苯酚与木粉的质量比)及催化剂用量对液化反应效率和液化产物分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比的提高和催化剂用量的增加,液化反应效率提高,液化产物残渣率降低;液化产物的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随着液比的提高而迅速减小,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3年生勃氏甜龙竹、龙竹、麻竹、泰竹、小叶龙竹与黄皮绿筋竹的竹叶与竹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个竹种竹秆及竹叶中的灰分含量及二氧化硅含量。结果表明:6种竹材间无论是竹叶还是竹秆,其灰分含量及二氧化硅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为竹种及生长环境的差异所致;同一竹种竹叶中的灰分含量和二氧化硅含量大于竹秆中的含量;竹秆不同部位二氧化硅含量表现为自顶部至基部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分形理论在木材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分形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形结构的主要特征以及分维的计算方法,总结了分形理论在木材解剖学、物理学、力学、无损检测及环境学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利用分形理论对木材细胞壁中纳米纤维的超微构造进行定量表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木材细胞壁中不同尺寸纤维的结构特征和组合排布关系,符合分形体系所要求的无特征长度和自相似性两大特征,可应用分形的方法对木材细胞壁中纳米纤维的微观构造进行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7.
张作平  罗蓓 《福建茶叶》2016,(7):279-280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深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时期,茶文化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高校在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时,合理引入传统茶文化,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素质修养。通过对传统茶文化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栎木枝条的年轮偏向性和应拉木的显微及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栎木枝桠木髓心偏向上侧,即下侧的生长比上侧迅速。双染色法和SEM的观察发现,胶质层同时发生于枝桠木上下侧的纤维细胞,但上侧的应拉程度比下侧稍显严重。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枝桠上下侧的a-纤维素含量仅比正常木高2%~3%,木质素含量仅比正常木低2%~4%。该实验的结论是,栎木枝桠木中反应木同时发生在上下两侧,只是应拉程度有差异,而枝桠木下侧生长迅速造成髓心偏向上侧。  相似文献   
9.
木材微纤丝角两种测试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微纤丝角是木材各项性质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的大小对木材的解剖、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笔者使用两种方法测定分析了杉木的微纤丝角,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提供依据。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法和偏振光显微镜法得到杉木的木材微纤丝角及其变异规律,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X射线衍射法测定速度快,代表性强,适用于大量试样的变异研究,但对实验仪器要求高。(2)偏振光显微镜法测定速度较慢,但实验仪器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实验室试样的少数测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液化产物树脂化合成工艺,表征液化木基酚醛树脂的物化性质,评价树脂的胶合强度和木破率.结果表明,采用一次缩聚的投料方式能简化操作工艺,缩短合成时间.木材液化产物中残渣的过滤与否,对树脂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残渣含量高时,影响较大;残渣含量低时,影响较小.当甲醛与苯酚的量比为1.5和1.8时,利用含11.0%残渣的杉木液化产物和含16.5%残渣的杨木液化产物,制备了性能优良的酚醛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