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星  王会儒  陈国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93-4295,4357
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地区.在外业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划分为1个立地类型小区,2个立地类型组,10个立地类型,通过对植被资源的调查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区生长的28种造林树种,并将其与不同立地类型进行合理配置,以期为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刺花[Sophora daridii (Franch)]又称狼牙刺、铁马胡烧、苦刺,属蝶形花科槐属。在河南、河北、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都有分布,尤其在甘肃的平凉、庆阳、定西、天水、武都、甘南等干旱山区分布较广,多生长于干旱阳坡,是极耐旱的丛生小灌木,多分布在海拔1000~1800m,在西南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  相似文献   
3.
白龙江林区杜鹃冷杉林采伐迹地更新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杜鹃冷杉林是白龙江林区的重要森林类型之一。由于杜鹃冷杉林多分布在白龙江林区的后山带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生态环境高寒,是一种接近于森林分布上限的森林类型,对它的开发利用、采伐方式、更新方式以及其它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必要作较深入的研究。为掌握杜鹃冷杉林的天然更新情况,及其皆伐迹地更新(包括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难易程度,确定该类型森林合理的采伐方式和更新方式,我所于1986年度进行了本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植苗造林试验为中心,同时开展了该地带的土壤、植被、物候、小气候及天然更新调查和观测,探索出影响该地带造林保存率的主要因子是光照、温度、生理干旱及苗木物候期,对此采用了树种选择、大龄壮苗、林间苗圃练苗、丛植等相应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带选用7年生岷江冷杉,采用单植或在立地条件困难地段采用丛植,则3年保存率可达85%以上,巴山冷杉、紫果云杉也可作为这一地带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5.
介绍油橄榄壮苗培育技术,采用温床扦插,基质为清水河粗沙,扦插苗长至4 cm时移栽;移栽后注意遮荫、水肥管理、修剪等;同时加强病虫防治,有利于苗木当年出圃.  相似文献   
6.
白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脆弱,具有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严重等特点。为了提高该区域的造林效果,在对白龙江干热河谷形成原因分析和本地树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造林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适宜于该区的造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南的干旱河谷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植被恢复/重建难度极大。概略介绍了干旱河谷气候、地质、土壤和植被特点,回顾和评述了植物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等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结合植被恢复的现状,提出了干旱河谷植被生态学研究应关注植被演替及退化机制、从植物功能属性为视角了解生态学过程和推演植物在不同尺度的适应机制、自然灾害对植被的影响、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等几点期望。  相似文献   
8.
1999年国内大力推行全面绿化工作。为共享盛举,我5月4日回国,访问了沿海城市厦门、杭州、苏州、上海、青岛、大连,内陆城市西安、洛阳、郑州、北京和山城成都、拉萨,7月3日从广州经香港返纽约。这一趟看到各城乡绿化工作,比往年的确有了广泛、长足的进展,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笔者正在针对街道树进行生态研究,为使国内能在特殊生态环境下长出更适当的街道树,使它能够长得更茂盛,色采更美丽,气息更馨香,文化教育的意义更丰富,现粗浅地提出一些看法,俾供专家和广大读者们共同探讨。1 街道树的生态环境与价值街道树的…  相似文献   
9.
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不同苗木类型的造林试验,不同季节的造林试验,不同新技术保水剂、地膜覆盖、ABT生根粉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灌木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收效快,是造林的先锋树种,采用容器苗造林不分季节,采用保水剂、地膜覆盖、ABT生根粉造林均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但以ABT生根粉蘸根时间30min,浓度为200mg/kg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林业的发展,"3S"在林业领域的地位也日见突出,尤其是为探索FSY和SFM创造良好的条件。"3S"集成技术在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为白龙江林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