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以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案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研究法,探索康复性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功能,有比较明显的康复效果,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2)受访游客认为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知觉途径重要程度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3)游客对目前湿地公园内康复性景观效果由强到弱的排序依次为自然植物群落时令花卉动物观测渔业风光主题博物馆其他;(4)游客对湿地公园增加康复活动的需求有安静冥想、园艺活动、动植物观赏、体育活动、群体活动。研究康复性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功能分区,有助于提出康复性景观的设计策略,并有效解释生态景观设计与康复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声景生态学对声景元素的分类,通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由地球物理声、生物声和人工声3个准则层元素和15个指标层元素组成的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体系,并以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研究城市森林公园声景对人的心理感受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森林公园声景总体评价结果为一般III。在指标层中,隶属于很好V的指标为风吹树叶声、风吹枝条声和鸟类鸣叫声;隶属于较好IV的指标为风吹落叶声和扫帚扫地声;隶属于一般III的指标有滴水声、流水声、昆虫鸣叫声、人的脚步声、人的唱歌声和公园广播声;隶属于较差II的指标为人的交谈声和飞机轰鸣声;隶属于很差I的指标有车辆交通声和修建施工声。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为今后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研究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群植树木对声环境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不仅满足视觉观赏体验,还可以吸尘降尘、降温加湿、吸收有害气体以及优化周围声环境。分别在福建农林大学中华名特优植物园和福州市温泉公园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种植物群落,对其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以及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对噪声的衰减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以探究最佳的优化声环境的植物配置方式。结果表明:竹林的减噪效果最佳,其次是乔灌草型、乔草型、灌草型和灌木型,草坪型减噪效果较弱;较高的植物群落对噪声的衰减作用更强,延续性更久;盖度越大的植物群落对声环境的优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三叠井森林公园四类景观标识系统进行实地勘察与现状问题分析,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赋值法,对景观标识系统的游客满意度进行调研,得出游客满意度得分排序为:指示性标识系统(3.15) > 识别性标识系统(2.99) > 管理性标识系统(2.74) > 植物信息说明性标识系统(2.41) > 景点信息说明性标识系统(2.27)。依此对三叠井森林公园景观标识系统的优化方案进行探寻,实现其景观标识系统的功能完善与拓展,以期为森林公园更深入和全面的旅游开发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水杨酸(SA)对九里香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本研究用200 mg·L-1SA溶液对九里香盆栽苗进行诱导处理,温室接种九里香白粉病菌,测定九里香叶片相关防御酶系活性(CAT,POD),并统计发病情况,计算其诱导效果.结果表明,SA处理可以改变九里香叶片相关防御酶系活性,从而提高九里香对九里香白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和城市蔓延导致了城市森林的破碎化和布局变化,从而影响到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总结浙闽丘陵型城市生态建设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内涵、规律进行研究。最后,对邵武市城市森林建设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构建邵武市"两环两带多廊多单元"的森林生态网络格局,分析城市森林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森林的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可为同一类型的浙闽丘陵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景观作为游客放松身心、体验乡村风土人情的景观场所,具有丰富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但目前国内部分乡村景观存在景观感知度不足、景观生态化较为脆弱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基于生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方面对乡村景观的优化策略性进行探索,以期提高乡村景观的景观质量,从更多方面凸显乡村景观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