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林业   5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亚热带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水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对22年生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水文要素:降雨、林冠截留、树干茎流、土壤水分含量、径流及各种水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林林冠的截留率为10.20-17.56%,茎流率为0.98-1.40%。土壤层较薄,含水率低,水文物理性质较差,土壤蓄渗性能较弱。林地径流量较小,且多为表层流。降雨输入林地的养分量大于径流的输出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养分还原总量的48-53%。其淋溶的K、Mg、N的养分量超过凋落物归还量。  相似文献   
2.
科研院所研究生会工作不同于普通高校,结合其自身的实际特点,针对目前科研院所研究生会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研究生会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开展研究生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内降雨、林冠截留和树干茎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林分中林内降雨量和树干茎流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以直线形式增加;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关系上升。在杉木林内,随郁闭度的增大,林内降雨率和树干茎流率减少,而林冠截留率增大,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相比,林内降雨率和树干茎流率较大,而林冠截留率较小。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农林牧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素质及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发展持续农业的必要性;光、热、水、矿产资源和科技投入等决定了发展持续农业的可行性;人口、土地开垦、产业调整现状及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等决定了发展持续农业的紧迫性、现实性与重要性。黄土高原发展持续农业的途径包括适当调整农业政策;优化农林牧业结构;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抓粮食生产,带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发展多种经营实现脱贫致富等。  相似文献   
5.
流域治理效益的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域治理效益不仅包括有效实物产出价值,而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环境资源价值。前者主要包括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增加的产值;后者主要是通过流域治理可以涵养水源、保护土地资源、固碳制氧转化太阳能、防风固沙、减免山洪等自然灾害、减少泥沙淤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各项产业发展等社会环境资源价值。基于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市场价值论等经济理论,用市场价值法、恢复费用法和影子工程法等建立了流域治理效益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和生态环境价值分析计算方法,为流域治理效益的价值评估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内降雨、林冠截留和树干茎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林分中林内降雨量和树干茎流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以直线形式增加;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关系上升。在杉木林内,随郁闭度的增大,林内降雨率和树干茎流率减少,而林冠截留率增大,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相比,林内降雨率和树干茎流率较大,而林冠截留率较小。  相似文献   
7.
林农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直接参与者和建设者.林农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和进程,也关系到林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林农培训工作,也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对加入WTO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径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亚热带人工林的水文效应,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22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林中,对降雨、径流等进行定点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区林地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5.648~31.148 mm,年平均径流系数为1.245%~2.537%。降雨量与径流量的较佳回归模型为y=ab。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林科研究生培养的需求,配合创建国际一流林业科研机构和国际培训机构的需要,林科院紧跟林业科技政策环境的新变化,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内外交流合作,注重营造创新校园文化,同时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从而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