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以鼓槌石斛为试验材料,采用仿野生活立木栽培、原木立体栽培、盆栽种植等三个不同栽培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鼓槌石斛成活、生长、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栽培模式中原木立体栽培下生长6个月后与12个月后的成活率、株高、茎粗都是最高的;生长1年后对3个种植模式下的鼓槌石斛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每天食用鼓槌石斛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或者中毒现象;通过测定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数据显示,其重金属含量皆符合相关标准限量,且原木立体栽培处理下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其余2种种植模式。通过综合考量,本试验认为原木立体栽植鼓槌石斛最有利于鼓槌石斛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芳樟油用林采伐频次及投产树龄对其生长与效益的影响,测定不同类型芳樟油用林的树高、冠幅、萌芽基径、总生物量和叶片生物量,并统计叶片产油量等经济指标。结果表明,2年生投产、连年多频次采伐或管理粗放致林分生长量、精油产量及产值显著降低,梯田精耕的3年生林分投产后连续采伐3次、配施有机肥加复合肥,第3次采收的产量仍可达36.05±0.80 t/hm2,可实现持续高效经营。生产经营中应根据立地条件、管理水平确定投产树龄和采伐频次。  相似文献   
3.
以鼓槌石斛为试验材料,采用仿野生活立木栽培、原木立体栽培、盆栽种植等3个不同栽培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鼓槌石斛成活、生长、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栽培模式中原木立体栽培下生长6个月后与12个月后的成活率、株高、茎粗都是最高的;生长1a后对3个种植模式下的鼓槌石斛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每天食用鼓槌石斛12g干品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或者中毒现象;通过测定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数据显示,其重金属含量皆符合相关标准限量,且原木立体栽培处理下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其它2种种植模式。通过综合考量,认为原木立体栽植鼓槌石斛最有利于鼓槌石斛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泉州洛江区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洛江区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2007年全区栽植各类花卉面积达170.7hm2,主要集中于双阳、河市、马甲、罗溪等镇。现有花卉生产企业10家,花卉专业村2个,花农86户,从业人员2500人;建立花卉生产温室面积2.5万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赤水的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为试验材料,在泉州市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种种植,研究不同LED光质比处理对金钗石斛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合成与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纯红光或者单纯蓝光都不利于金钗石斛生长,会引起金钗石斛徒长或者过于矮壮。从最终产量作为考核指标,当红光∶蓝光=1∶2时,金钗石斛的平均产量最高,鲜重与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25.8%与38.8%。通过测定其多糖与生物碱含量与积累量,当红光∶蓝光=1∶2时,金钗石斛多糖与生物碱的积累量最高,较对照增加66.1%与42.1%。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光质处理下金钗石斛多糖、生物碱含量与金钗石斛的生长发育特性并没有显著的关系,但是,多糖含量、积累量与生物碱含量存在着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国营加锥农场油茶低产低效的问题,进行了不同伐桩高度(10cm、30cm、50cm)低产林改造试验,研究不同伐桩高度对油茶低产林的萌芽更新、存活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提高油茶的萌芽率,且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伐桩后油茶成活率及生长的调查发现,伐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茶存活及萌条的生长,且随着高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效果逐渐显著。4a后通过对油茶测产显示,伐桩促进了油茶产量的增长,伐桩高度10cm、30cm、50cm的油茶茶籽的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30%、100%、68.3%与95.0%、61.2%、26.1%。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福建省种植的牛樟进行有效分类。[方法]利用SRAP与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福建省引种的10个牛樟种质。[结果](1)10对SRAP引物总共扩增出251条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87.6%;遗传相似系数在0.355~0.882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06。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3时,可将10个牛樟种质分成两大类,Ⅰ类包括农大牛樟和漳浦牛樟,Ⅱ类包括其余8个种质。(2)10个ISSR引物组合总共扩增出237条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88.6%;遗传相似系数在0.371~0.814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06。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1时,可将10个牛樟种质分成两大类,Ⅰ类包括农大牛樟和漳浦牛樟,Ⅱ类包括其余8个种质。[结论]农大牛樟和漳浦牛樟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同一种源,其余8个牛樟种质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