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往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主要采用抗生素,由于大肠埃希氏菌抗药性的产生,药物使用剂量越来越大,造成禽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危害人类健康,我们从1987年至今,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分离到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273株。经详细鉴定发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流行的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是O78、O1、O2、O8、O9、和O132。因此,我们以这6株菌作为制苗菌株,进行了鸡大肠杆菌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制苗菌株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分离的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78、O1、O2、O8、O9和O132;肉汤培养基、甘油琼脂培养基按文献介绍的方…  相似文献   
2.
以往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主要采用抗生素,由于大肠埃希氏菌抗药性的产生,药物使用剂量越来越大,造成禽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危害人类健康,我们从1987年至今,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分离到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273株.  相似文献   
3.
奶牛微生态制剂中几种益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试验对益生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益生菌可以用于研制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4.
运用DNA重组技术将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和鸡毒霉形体H3株TM-1基因进行串联,插入到pET-30a(+)质粒的EcoRⅠ和HindⅢ多克隆位点间,经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表明已成功构建了含鸡毒霉形体H3株TM-1基因和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融合基因,将含有此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T-30a(+)-TM-1-IL-2.将此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菌株.经IPTG 37℃诱导表达4 h后,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此融合基因得到了表达,所表达出的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43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产物在尿素存在下经超声波处理,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这为进一步研究鸡白细胞介素2及鸡毒霉形体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奶牛粪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呼和浩特市地区不同奶牛场共2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的鲜粪便进行了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提取,共分离到大肠杆菌40株,经鉴定病原性大肠杆菌6株,均为强毒株,占分离菌数的15.0%,而34株为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占分离菌数的85.0%。同时对6株病原性大肠杆菌进行了病原性特性的研究,发现病原性菌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与资料报道相符。对6株病原性大肠杆菌进行了抗"O"血清鉴定,除1株有自凝现象,其余5株分属O1、O2、O83个血清型,分别占定型菌株的20%、40%和40%。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素酶是开发和利用纤维素的关键酶类,在动物生产中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国内外对纤维素酶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对纤维素酶系统的分类、结构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对纤维素酶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对从呼市赛罕区某综合养场的死亡鸡胚,育雏鸡、产蛋难、肉鸡、乌骨鸡分离到的疑似大肠杆杆菌的菌株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实验、致病力实验,经如上实验,将此次分离到的菌株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
鲢鱼肉肌原纤维乳糖蛋白的制备及其溶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乳糖与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Mf)在不同反应条件下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的肌原纤维乳糖蛋白的功能特性。测定了其在0.1mol/L Nacl溶液中的溶解性,并对其进行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乳糖与Mf以1:1、2:1、4:1和6:1的质量比混合,冷冻干燥后,在50和55℃,相对湿度为65%的条件下反应0~48h制备的肌原纤维乳糖蛋白。其溶解性较Mf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乳糖与Mf质量比为1:1,50℃反应48h后,肌原纤维乳糖蛋白在0.1m01/L NaCl溶液中的溶解性从反应前的18%提高到63%;55℃反应24h,其溶解性达到89%。结果表明.乳糖与鲢鱼肉Mf发生美拉德反应后生成的肌原纤维乳糖蛋白在低离子强度溶液中的溶解性得到了有效提高,乳糖能有选择性地与肌球蛋白重链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发酵骨泥后上清液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足跖增厚法)、抗体生成细胞的检测(jeme改良玻片法)、小鼠碳廓清试验,观察灌服不同剂量乳酸菌发酵骨泥的上清液后小鼠的反应。结果证明:经乳酸菌发酵鲜骨泥后的上清液可以增强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增加小鼠的抗体细胞生成数,加强其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因此,说明此上清液具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猪瘟病毒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猪场进行了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区在较大范围内以非典型的猪瘟为主,发病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仔猪,且以局部流行为主,母猪多呈隐性感染,部分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个别地区仍有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急性典型猪瘟,发病猪场不同程度上存在免疫程序不合理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此基础上对疑似病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测和兔体交互免疫试验进行确诊,并对猪瘟野毒进行了分离。本研究不仅为内蒙古地区进一步作好猪瘟的防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猪瘟野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