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兴安圆柏的应用原则,兴安圆柏在园林绿化、水土保持和护坡绿化方面的应用和在制作盆景等方面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地深入贯彻,人们越来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并在园林设计中引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其中生态学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2018年6月对铜仁市某养殖户的发病猪进行诊断与防控,通过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的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确诊,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防控。结果表明:该养殖户发病猪为猪伪狂犬病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与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采取治疗及综合防控措施1个月后,发病猪痊愈,治愈率达89%。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靖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惠农政策,坚持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大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六大农产品基地,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新产品、新业态陆续成长,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据统计:2011年全县境内生产总值45.6亿元,增长14.65%;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增长26.25%;地方财政收入1.46亿元,增长32.13%;农民人均纯收入3228元,增长12.01%。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东北杓兰的种类,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保护、开发利用东北杓兰的意义,论述了应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兴安圆柏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苗木装袋前用生根粉处理苗木对育苗成活率影响不明显;春季装袋和秋季装袋均可,春季装袋不需防寒,程序简化,秋季装袋需要防寒,但生长量大;不同营养土对兴安圆柏容器育苗成活率影响不大,均能达到97%,但其对兴安圆柏生长量影响较大,以营养土配方B(70%的苗圃地土,15%森林草炭土,15%的腐熟农家肥)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成活率达98%,最长枝平均生长量13.5cm,平均高生长量为10.5cm。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水稻种子质量,剔除杂草稻种子,提出一种基于凹点匹配的粘连分割算法,搭建一种在线形色双选水稻种子识别平台。该平台由排种系统、图像采集系统、传动系统、电机驱动系统构成。该平台算法基于ECMM凹点分割法,首先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形态因子小于0.4的粘连轮廓,对所提取轮廓的边缘进行一维高斯卷积核平滑处理,并计算平滑后轮廓曲线的曲率及其曲率均值,寻找与曲率均值相差较大的若干个点作为角点。其次,依据矢量三角形面积的正负来判断角点是否为真正的凹点,寻找凹点与前继点、后继点所组成的法线方向的夹角范围(0°~180°),并在此夹角范围内寻找与其相匹配的凹点对,完成粘连分割。该算法平均精度为92.90%,比极限腐蚀法提高19.82个百分点,比分水岭算法提高12.85个百分点。最后,计算分割后图像上各轮廓内的种子长度与R通道像素占比来识别杂草稻种子。经识别平台测试,本文算法每识别100粒种子平均用时0.95s,平均识别精度为97.5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基质、不同浓度生根粉及不同级别的插穗对兴安圆柏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在细河沙和田园土2种基质中,细河沙中兴安圆柏的平均生根率为64.8%,一级侧根均长为8.3 cm ;同一浸蘸时间,不同浓度ABT生根粉处理插穗生根率差异显著,浓度为100 mg · kg -1 ABT 生根粉浸蘸时间为1 h时,平均生根率能达到86%以上;插穗的选取位置和长度对生根情况也有一定影响,Ⅲ级插穗生根较快,侧根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
沙尘暴是我国现今最严重的气象和环境灾害之一。大风加上浓密的沙尘,大面积迅速刮蚀农田肥土,吹失吹死种子和幼苗,打落瓜果和经济作物花朵等之外,还会带来人员伤亡。通过对沙尘暴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进行探讨,警示人们要关注环保、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日光温室冬季自然通风热量损失大、降湿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在揭示室内温湿度空间异布特征基础上,提出主动通风策略,提高保温降湿效能。通过搭建包含28个温湿度传感器的日光温室物联网监测平台,深入分析了室内温湿度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温室上下区域积温差值可达300 ℃,白天日照时段的相对湿度差值达20个百分点,且呈现温度上高下低、湿度上低下高的空间异布特征,自然通风模式下室内上部高温低湿空气优先与室外干冷空气置换导致其保温降湿效能低下。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了主动通风排湿策略,利用安装于温室底部的轴流风机改变气流方向,强迫下部区域低温高湿空气从风机口优先向外排出,使上部区域高温低湿空气逆向沉积保留在室内,有效排湿的同时降低热量损耗。主动通风实地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受室内外气候影响可控性差的自然通风,主动通风率可在0~30 m3/(m2·h)之间无级调节,有利于通风的精准控制;晴朗、多云、阴雨3种典型天气下主动通风的日平均温湿比均高于自然通风,体现出较好的气象适应能力和稳定性;其中,晴朗天气下日均温度可提高2.0~2.7 ℃,日均相对湿度可降低15~17个百分点,日均温湿比可提高31.1%~32.9%,保温排湿效能改善明显。同时,主动通风策略的投入产出比为2.62,能够以较低的投入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经济可行性较好。该研究所提出的主动通风排湿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保温排湿效能,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良好,可为日光温室冬季微气候调控提供理论参考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