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林冠的结构和光的分布——光的吸收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短波辐射通过林冠层时的吸收理论。讨论中将叶层结构分为水平叶层、垂直向光叶层、特殊交角叶层和随机分布叶层等四种情况来考虑,分别推导出被林冠吸收的直射和散射光强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林业生产,应是一种扩大再生产。这涉及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本文着重从森林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和数学模型角度,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森林经营动态平衡的收获量分析人类经营森林的目的是综合性的,其中包括木材利用、林副产品利用和保护环境诸  相似文献   
3.
林业生产,应是一种扩大再生产.这涉及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本文着重从森林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和数学模型角度,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森林经营动态平衡的收获量分析人类经营森林的目的是综合性的,其中包括木材利用、林副产品利用和保护环境诸方面.其中特别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木材利用与环境保护这两方面的矛盾统一.只注重木材生产,特别是不顾长远利益,盲目追求木材产量,势必引起过量采伐,损失了森林对  相似文献   
4.
营养动力学为基础的生物残体分解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残体是由活的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死亡后形成,如森林砍伐后遗留的树桩,温带森林中每年一度集中产生的枯枝落叶,森林和草原中大型动物死亡遗留的尸体,这些生物残体一般都独自形成一个实体,不与土壤进行均匀的混合,它们的分解,一般主要不是依靠贮积在土壤中的酶或微生物的作用,它们的分解要经过一个在残体内重新滋长微生物的过程,使残体逐渐腐烂变质,进行分解。因此,生物残体的分解,与其说是分解过程,还不如说是一个微生物的培养过程,或者说是这两个过程相互交错,一方面是微生物种群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残体中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转化、利用和复合成新的有机体,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适用于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的Stanford-Smith方程[2]就不适用了,而建立在营养动力学基础上的单种群模型(崔-Lawson方程[3-5])却可加以转化用来描述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一、影响林冠截留降水数量的因子 (一)降水量和林冠截留:截留要有降水才能产生,亦随降水量的大小而发生数量上的变化。一般来说,降水量大时截留量大,但二者非直线关系。如以截留率(相对截留量,即截留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数)表示,则截留率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逐渐减少。图1为黑龙江省五营地区天然红松阔叶林1962年10月至1965年9月逐月的降水量和逐月的林冠截留率的统计关系图。从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量大的月份,截留率较小,二者关系相当密切。如果按逐次降水进行统计,也可以看出截留量与降水量的这种类似关系。图2由同一地点1963年-1965年夏逐次降雨截留的观测资料点聚而成。图2中以I表示截留量,x表示降水量,I/x表示截留率。显然可以看出图中的点所表示的曲线,既不满足I=常数(虚线),也不满足I/x=常数(断线),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