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林业   5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查阅历史档案、询问当事人及外业核查、调查,结果表明:九峰地区现有39块试验现场,面积124.7hm^2;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3项,项目规模面积140.25hm^2,涉及裸子、被子等植物73科,150属,194种(类),已形成科技植物群体;在九峰森林植物本底调查、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林木品种遗传改良及繁殖技术等13个学科方向及近120个植物品种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鉴于九峰科技植物资源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出适宜鄂中地区栽培的杉木优良种源 ,本文对杉木分布区内的6 1个杉木种源进行了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1、杉木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侧枝粗、侧枝数、结实率等主要性状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2、杉木从幼林阶段到速生阶段秩次相关、早晚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 ;3、杉木种源间生长变异受经度和纬度双重影响 ,呈现出从南至北、由东向西生产量逐渐下降的演变趋势 ;4、综合评定结果为 :适合鄂中地区的最佳种源有锦屏、邻水、大田、开化、那坡。优良种源有长停、修水、洪雅、乐安、谷城 ;5、采用杉木优良种源造林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树高平均遗传增益为 90 4% ;胸径平均遗传增益为91 3% ;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83 5%。  相似文献   
3.
科罗拉多西北地区乔木和灌木之间的竞争与非生物胁迫CharlesW.Welden等(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生物系植物教研室Fortcollins市美国科罗拉多州80523)张家来张衍泽译第二,更有利于建立回归,如是回归线的斜率是竞争强度的直接度量而不是反向度...  相似文献   
4.
湖北乔灌复层防火林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乔灌复层防火林带的研究表明:1、乔灌复层防火林带中乔、灌不同树种对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同或近似,灌木树种要有一定的耐阴能力,防火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2、防火林带内树种的基本配置方式有凸形配置和凹形配置2种,二者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提高林带防火能力。3、林带走向应与防火季节主风向垂直,在湖北绝大多数林带的走向以东西向为宜,林中应设计与坡向垂直的林带,林带造林密度大于常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5.
湖北主要森林可燃物类型及潜在火行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湖北6大生态区11个县(市)不同类型森林可燃物及潜在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森林可燃物按树种组成、可燃物空间分布连续性等指标划分7种类型,按火强度等指标将潜在地表火行为分为4级。高强度地表火发生在易燃系列的I-Ⅲ种类型中,Ⅳ,Ⅴ类型只发生低强度地表火。不同类型的可燃物应用不同模式的防火林带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湖北省绝大部分森林以单层灌木防火带为主,部分地区必须建立乔灌复层防火林带防止树冠火,而单层乔木防火带不宜采用。难燃树种(包括防火树种)与目的树种块状混交是条带状防火林带模式的变形,可以有效地防止树冠火,是一种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古树年龄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年龄是判别古树等级的重要依据,不同鉴定方法都要求一定的应用条件。笔者在外业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古树年龄的5种鉴定方法,并对各种鉴定方法的适用性、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最后比较了各种鉴定方法的优缺点,为湖北省古树保护等级划分及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喜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其次生代谢物因含有一种重要生物碱而闻名。为了宣传这种珍贵喜树资源及推广应用,以湖北国营通城县黄袍林场为对象,简要介绍了黄袍林场喜树的木本资源生长特征、种子园、育苗及推广应用情况。希望引起政府部门和科研人员的重视和研究,提高对这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的保护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北省六大生态区通山、浠水等8个县市区精准灭荒科技支撑现状的调查,在明确精准灭荒各类主体科技支撑职责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精准灭荒科技支撑在科技意识、科技手段等方面存在的6类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因势利导等6种应对策略和措施及相关建议,以期省委省政府为提高湖北省林业精准灭荒效率、促进全省林业科技进步有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九峰森林防火林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九峰地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九峰位于武汉市东郊,中心位置为东经114°20′50″,北纬30°31′4″,整个地区东西长5km,南北宽2km。境内以狮子峰、黄柏峰为中心,大王峰、纱帽峰、项冠峰、宝盖峰、蚂蚁峰、钵盂峰、象鼻峰四周环绕,为省内典型的低丘地貌地形,一般海拔50~100m,顶峰海拔240.47m。整个山体呈东西趋向,南北坡居多,坡度多在15°以下。山体间有许多谷地和水体,如长春谷、宵箕斗等。母岩为砂岩,个别山顶有零星的石灰岩。九峰地处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高湿,秋季干冷少雨。境内林分绝大多数为人工中幼林,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湖北全省内的12种森林类型中设置212块样地,采用标准木全株收获法测定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评估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地区间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森林类型灌木层碳密度介于0.44~8.35 t·hm-2之间,平均碳密度为2.80 t·hm-2,最大的为天然阔叶中龄林,最小的为人工针阔混交林。从森林起源上比较,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从森林类型上比较,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而从龄组上比较,灌木层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不同地区间天然林灌木层碳密度除神农架林区与其他地区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地区间无差异。因此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只与森林起源、森林类型和林龄具有密切联系,与地区间的分布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