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12.85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19.81%,其中石漠化耕地面积46.3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1.78%,石漠化耕地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土地为主,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云南省石漠化治理存在着投资标准低,投入不足,治理需求大,成果巩固压力大,管理体制不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藉此,提出遵循水土保持原则,因地制宜,改善农业条件,大力发展林禽林下经济模式,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节约集约用地,严把耕地红线关,降低石漠化区域耕地承载压力,遏制石漠化耕地发生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南糯白毫”产于著名的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地区。南糯山地处哀牢山脉尾端,澜沧江流域右岸,海拔高度1750多公尺,群峰巍峨入云,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终年白云缭绕,重雾迷漫,年平均温度18—21℃之间,雨量充沛每年在15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湿润,微酸性棕黄壤土,腐殖质层深达50厘米,有机质含量为5—10%,土壤极其肥沃。在森林覆荫下,山  相似文献   
3.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长尾小蜂科所属一些种类入手,分析讨论了对该科种实害虫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对长尾小蜂科昆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征、与球果发育的关系、防治技术和开展研究工作的经济意义等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对景谷县生物质资源量、热值、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景谷县生物质可利用资源量为492810.3t,相当于30.7万吨标准煤,最小收集半径内收购成本为302.0元/t。同时进行了生物质资源综合评价,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长尾小蜂科所属一些种类入手,分析讨论了对该科种实害虫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对长尾小蜂科昆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征、与球果发育的关系、防治技术和开展研究工作的经济意义等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玉溪市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与居民的正常生活,为解决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利用卫星监测玉溪市沙化现状的数据,分析了当地沙地情况,发现玉溪市元江水系其河段水流急、干湿季节分明、河流挟带泥沙,淤泥堆积,导致河床变宽等因素是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争取专项资金、实施分类治理、多措施并举以及研究区域沙化土地分布情况、多渠道整合现有项目、加强沙化土地监测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方式处理土地水土流失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能有效解决干湿季节分明、淤泥堆积对当地土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云南省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监测成果与第一次监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21年16年间,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16.86万hm2,减少40.56%,年均减少7.30万hm2,年均减少率为2.53%;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石漠化程度减轻趋势明显。国家和地方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森林抚育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草)工程等生态修复类工程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及程度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中游临沧市境内。该区域植被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呈垂直分布规律。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澜沧江两岸低海拔区域植被的研究。文章以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沿江两岸低海拔植物群落为主要对象,分析该区域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以期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在沿江两岸海拔750~1400 m区域,共计发现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及8个群落类型。除季风常绿阔叶林外,其他7个植被亚型均为本次调查新发现,其中热带季雨林与暖热性针叶林是研究区域主要的植被类型,而暖热性针叶林与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受破坏较大,分别产生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和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而干热灌丛则小面积分布。并根据澜沧江周期性枯水期出现的狗牙根群落,新提出河流消落带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林是巍山县保存最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推理与方法,分析云南松林的种群年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空间分布类型等特征,探讨2002、2007和2012年3个5年期间的云南松林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云南松种群的径级结构皆呈"倒J型"现象,为增长型。云南松种群处于中幼林阶段,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随着树龄的增加,云南松的死亡率发生波动,2002年云南松种群的死亡率最高出现在第Ⅳ龄级,2007和2012年的死亡率最高出现在第Ⅴ龄级。3个年份云南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单调减少,相应的积累死亡率呈单调增加,2012年下降或增加的幅度高于其它2个年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