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实验表明引起松赤枯病的桔斑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funerea (Desm.) Stey)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9℃-25℃,最适温度斑22℃。在PDA、CDA加酵母粉及麦芽膏琼胶培养基上生长发育良好。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2℃,相对湿度低于85%时不萌发。孢子萌发率在自来水中为17%,在寄主表面为8%,在麦芽膏营养液内为73%。95%相对湿度条件下在寄主枝条上产孢数量最多。病菌在光照下方能产生子实体,3600Å波长的光线对产孢具有促进作用。病菌对水培及盆栽的寄主枝叶具侵染作用。多菌灵、代森锌锰、抑菌灵、Prochloraz和lprodione五种药剂均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抑菌中量及完全抑菌最低剂量分别为:多菌灵0.0352,0.1075ppm;Prochloraz 0.0071,0.1102ppm;lprodione 3.2917,110.1827ppm;代森锌锰37.5238,98.4069ppm;抑菌灵抑菌中量为11.6580ppm。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菌中量和完全抑菌最低剂量为抑菌灵0.7877,4.4791ppm;Prochloraz2.4434,10.0511ppm;代森锌锰20.1575,120.5289ppm。  相似文献   
3.
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Cooke)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lt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枝孢属(Cladosporium)的一种真菌,在我国是首次发现。近年来研究表明该菌在一定条件下能侵染落叶松中、幼龄林木上部针叶顶芽,引起落叶松芽枯病,并造成顶部部分针叶脱落(森林病虫通讯1984.2);另一方面,它又能抑制并溶解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和M.medusae的夏孢子,因此对今后杨树等锈病的生物防治可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控制该菌对林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利用其有益的一面,我们对该菌进行了研究,现将其成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1975年以来,吉林省松江河、临江、湾沟、大石头等林业局部分落叶松人工、天然林的中、幼林中,陆续发现当年顶梢枯死现象——落叶松芽枯病,一般发病率20—50%,重者可达70—80%,为新见病害。除美国R.Campana等(1962)曾怀疑多主枝霉  相似文献   
5.
1973年在吉林省东部林区发现的落叶松枯梢病,系由真菌Guignardia laricina(Sawada)Yamamoto et K.Ito.侵染所致。主要为害落叶松当年新梢。全省因该病每年减少蓄积生长量达7万立米以上。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海林落叶松易感病,日本落叶松发病轻微。6—15年生林分发病重。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未成熟的子囊座在病枝或梢端残留针叶上越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可成为初次侵染源。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分别借风和雨水传播。病原菌由伤口侵入寄主,潜育期10—15天。性孢子无发芽侵染能力,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23—35℃均可发芽。最适发芽温度为25—27℃。光照是人工培养基上产生子实体的重要条件。在爆光培养下,病菌在玉米粉蔗糖培养基上产孢数量较多。 6月末至7月初是病原菌主要传播侵染时期,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6—7月份多雨、高湿可促进病害蔓延加重病情。应用五氯酚钠烟剂(15公斤/公顷)或采用70%托布津1000倍、65%代森锌400倍、8-羟基喹啉1000倍、40%福美砷300倍、50%代森铵300倍,在6月末防治一次,或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二次防治,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7.
落叶松枯梢病,1960年后在北海道和东北两地发生最严重,面对当时的情况,采取对病原菌进行基础研究和药物防治相结合,通过林业措施以减轻病害等各项政策,使本病逐渐有所减轻。另外,鉴于落叶松属内品种不同,或者既使在同一林分内,由于个体不同,该病的发生情况也不同,所以想以培育抗病品种为目的,而选拔本病的抗性个体和进行繁殖。笔者从东北各地的重病林分中,选拔了抗病予选树,并进行了繁殖。得到东北林木育种场的协助,在本病发源地设立了鉴定林,做了一次测定。然后,从其中选出一些耐病性不  相似文献   
8.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发生的传染性枯梢病,是由落叶松球座菌[GuignardiaLaricina(Sawada)Yamamoto et K Ito]侵染所致,无性阶段为大茎点属[Macrophoma]。接种试验证明,该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潜育期11~15天。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海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都易感病,日本落叶松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9.
依据杨树当年病斑横向宽度与树干长之比和当年材积损失率的相关性,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中的逐步分析法进行病级比较分析后,提出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病级划分标准以划分5个病级为宜。  相似文献   
10.
杨树烂皮病预测预报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