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敌伴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意义,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捕食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St?l)的卵和低龄若虫,因此,明确迁飞习性及其与褐飞虱的伴迁关系,有助于指导褐飞虱的综合治理。2008-2012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探照灯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黑肩绿盲蝽和褐飞虱的季节性消长动态。结果发现,黑肩绿盲蝽在两种灯下的始见期都迟于褐飞虱,相同时间段内两者的诱集量呈显著正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黑肩绿盲蝽的发生高峰期;蝽虱比达到或超过1:1.1时对褐飞虱的种群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灯诱黑肩绿盲蝽种群中性比一般大于1: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对黑肩绿盲蝽功能反应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关系.[方法]用抗、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分别饲养黑肩绿盲蝽1代,测定F2代黑肩绿盲蝽RNC和SNC种群各龄若虫和成虫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结果]黑肩绿盲蝽RNC和SNC种群各龄若虫和成虫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进行拟合,同一个种群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两个种群的1~3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褐飞虱卵的捕食能力、各龄期的日最大捕食量、对猎物的处理时间均差异不显著,但黑肩绿盲蝽RNC种群的4和5龄若虫对褐飞虱卵的瞬间攻击率α分别为1.2946和1.0968,显著低于SNC种群的1.9597和1.5657.[结论]用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饲养黑肩绿盲蝽1代后,黑肩绿盲蝽的功能反应发生变化,其捕食功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记述我国薄翅天牛属的滇薄翅天牛和沟翅薄翅天牛幼虫的形态特征,并列出包括这两种天牛幼虫在内的6种为害橡胶木材的薄翅天牛属天牛幼虫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杀虫剂对褐飞虱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7类14种杀虫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成虫、若虫和卵的安全性。【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用药膜法、稻株喷雾法及稻茎浸渍法测定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结果】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噻虫嗪和异丙威3种杀虫剂对成虫不安全(Ⅳ级),LC50值为0.20~0.74 mg a.i.•L-1;氟硅菊酯、醚菊酯对成虫安全(Ⅰ级),LC50值>160.0 mg a.i.•L-1。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噻嗪酮在药后1d对成虫安全(Ⅰ级),死亡率为1.7%;在药后4~10 d,丁硫克百威、氟虫腈、噻虫嗪、吡虫啉为较不安全或不安全(Ⅲ级或Ⅳ级),死亡率为70.0%~100.0%。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除噻嗪酮和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杀虫剂均对黑肩绿盲蝽若虫不安全(Ⅳ级)。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醚菊酯、阿维菌素、氟硅菊酯、敌敌畏、噻嗪酮对卵安全(Ⅰ级),孵化抑制率<20%,而丁硫克百威对卵较不安全(Ⅲ级),孵化抑制率为52.24%。【结论】IGR类噻嗪酮对黑肩绿盲蝽各虫态均很安全,其它供试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因杀虫剂和虫态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5.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是稻飞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研发黑肩绿盲蝽人工饲养技术对开展稻飞虱绿色可持续防控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水稻幼苗作为产卵寄主、以自然寄主褐飞虱作为猎物,从饲养器具、饲养流程及方法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简便实用的黑肩绿盲蝽规模化饲养技术。利用该技术可连续饲养并提供龄期整齐的黑肩绿盲蝽成虫;经过6个月饲养,发现10 m2房间可日产黑肩绿盲蝽成虫1000~1600头。该饲养技术适合黑肩绿盲蝽的长期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他捕食性天敌昆虫规模化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lividipennis的发生规律,2010年在贵州省6个具有代表性的稻区开展了该天敌田间种群消长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田间黑肩绿盲蝽的始见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水稻生长前期虫量发生较少,后期发生量较大,发生高峰期一般在7月下旬一8月下旬。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的种群发生存在同步性。水稻害虫防治的常用药剂啶虫脒、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毒死蜱对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肩绿盲蝽对不均匀分布猎物的捕食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气候室内黑肩绿盲蝽Cyrtorhinous lividipennis(Reuter)褐对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高密度小区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反应。在褐飞虱密度高的小区出现的时间大于在低密度小区内的时间。其聚集的机制很可能是该捕食者对高猎物密度小区的捕食频繁,停留的时间也更长。尽管黑肩绿盲蝽表现出很明显的聚集行为,但是它们对褐飞虱的捕食率却与褐飞虱的密度无关或成逆密度相关。形成这种现象的据本原因是捕食者的最大食量和该捕食者在各害虫密度小区内的搜索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云南稻区香型软米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和蜘蛛发生动态的影响, 以地方香型软米水稻品种‘云恢290’‘文稻11号’‘红香软7号’为供试品种, ‘Taichung Native 1’(TN1)为感虫对照, 系统调查了白背飞虱?黑肩绿盲蝽和蜘蛛种群田间发生量?结果表明:大田期3个香型软米水稻品种上田间虫量均略超过‘TN1’, 表现为感虫; 水稻分蘖期白背飞虱的峰期虫量2 500~3 863头/百丛, 其中低龄若虫占80%以上?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黑肩绿盲蝽发生高峰期比白背飞虱滞后1周, 而蜘蛛田间种群数量随生育期逐渐上升, 在水稻成熟期达最大值?在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 益害比接近1∶40?分蘖期低龄若虫对后期的发生量有重要影响, 是防治关键期; 水稻拔节期至蜡熟期可充分利用黑肩绿盲蝽?蜘蛛等天敌对白背飞虱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夏季高温条件下,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控害潜能, 本研究通过在人工气候箱内分别设置最高温度为30?33℃和36℃的渐进式变温处理, 测定黑肩绿盲蝽各龄若虫及成虫对褐飞虱卵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果表明, 在提供充足食物的条件下, 不同温度处理间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日均捕食量无显著差异; 不同高温处理下, 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反应均能与Holling Ⅱ模型较好拟合, 不同龄期若虫及成虫的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在不同温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其中1龄若虫和2龄若虫在36℃处理下日最大理论捕食量最大, 分别为2.924粒和12.195粒; 在不同高温处理下,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搜寻效应均随着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 短时高温未对黑肩绿盲蝽的控害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黑肩绿盲蝽成虫对褐飞虱卵和成虫各龄期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 Ⅱ型。其反应曲线均能用Rogers的捕食者模型所拟合。该天敌的搜寻能力随其猎物褐飞虱龄期的增加而减少,而所需的处理时间则增加。本文还讨论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