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林业   3篇
农学   793篇
基础科学   73篇
  82篇
综合类   3103篇
农作物   145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籼粳杂交稻植株生长势强、苗期早发快发优势明显等生物学特性,试验适宜的苗期施肥方式,以促进植株早发快发,提早实现田间封行,增强秧苗对杂草种群生长的竞争优势,实现移栽后一次性封草就可全面防控田间杂草,进而促成除草剂的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一次性封草结合控释肥25 kg+尿素5 kg混拌作基肥的方法,可以提高杂草总数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麦/油后直播杂交稻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优质三系杂交稻宜香优2115,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麦、油茬田同步开展试验,处理完全一致。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即不施氮对照(N0)、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比例分别为1∶0∶0∶0(N1)、3∶3∶2∶2(N2)、2∶2∶3∶3(N3),测定了直播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轮作方式下,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齐穗后茎鞘、叶片的氮素转运及稻株氮素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麦/油茬杂交稻中后期的氮素积累量、茎鞘和叶片的氮素转运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其中,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秸秆不还田分别提高了34.96%/28.76%、2.52%/2.61%和31.91%/22.30%。同时,油菜秸秆还田下直播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和产量较麦秆还田表现更好,籽粒产量提高481 kg/hm2(5.22%)。M1N2处理、M0N3处理下,直播杂交稻各阶段的氮素积累速率明显加大,促进结实期茎鞘和叶片的氮素向穗部转运,成熟期稻株氮素积累量优势明显且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麦/油茬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分别达17.87 kg∙kg-1/17.85 kg∙kg-1、67.27 kg∙kg-1/71.28 kg∙kg-1、74.93%/75.05%),最终实现高产。【结论】在麦/油-稻轮作下秸秆全量还田,配合N2氮肥管理,可有效提高直播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籽粒产量,尤以油菜秸杆还田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以16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在常规灌溉(T1)和分蘖期亏缺灌溉(T2)2种处理下油茬直播杂交水稻的分蘖状况和产量性状.结果 表明,在分蘖中期至穗分化初期进行亏缺灌溉,水稻最高茎蘖数整体上比常规灌溉处理显著降低,但分蘖成穗率除极少数品种外均显著提高.不同参试品种在2个处理下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等的变化趋势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亏缺灌溉下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与常规灌溉差异不显著,其中有9个品种的产量与常规灌溉无显著差异或显著高于常规灌溉,有7个品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常规灌溉.试验结果可为丘陵旱区油/麦茬直播栽培杂交水稻的阶段性非充分灌溉节水栽培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桃源县自1998年引进超级杂交稻以来,经过多年推广,取得了可喜成绩,栽培技术也逐渐成熟,各种配套生态技术也层出不穷,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7.
荃优913是我所新选育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米质达部颁二级米,我们通过施足育秧底肥、稀播壮秧、苗龄18天~20天移栽、带土移栽、宽行窄距、促早分蘖等技术探索出荃优913的高产栽培技术,也为三系杂交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秧龄试验结果表明,在25d~45d秧龄范围内,随着秧龄的延长,长优2号的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等经济性状不断减少。长优2号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初步得出本次试验秧龄以25d为最适宜,其产量为790.5㎏/667㎡,显著高于30 d处理,极显著高于35d、40d、45d等处理。  相似文献   
9.
引进试验示范水稻优良品种 鉴定筛选适于我市水田种植的新品种,总结品种特征特性和我市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钱优3301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用钱江1A/闽恢3301联合培育的,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引入闽清县种植,平均产量达9 127.9 kg/hm~2,具有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综合性状好、稻米品质优等特点。总结了钱优3301在闽清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