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福奇150ZC(微囊悬浮-悬浮剂)是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一代高效、广谱性杀虫混剂,其有效成分为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互补了两个单剂的防治范围,同时其不同的作用机理也延缓了害虫抗性的产生。作者于2010年进行了福奇150ZC防治西兰花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为生产防治提供技术依据[3-5]。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昆明市晋宁县上蒜镇段七村,土质为砂壤土,土壤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晋宁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纵深推进,晋宁区已成为昆明市蔬菜、花卉设施农业化、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是滇中高原特色产业的代表性区域,农民增加产值必然以追求农产品的产量与商品性为重要目标,而农药又是影响这一目标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农药经营市场就成为农业生产的前沿,抓好农药市场安全监管,对保障全区农业生产的产量、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1晋宁区农药经营现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昆明市蔬菜主产区不同年度间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性诱剂诱集效果及气象因子对虫害的影响,2020-2022年在昆明市晋宁区利用性诱剂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进行了3年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全年均有发生,年度大致呈倒V形趋势,全年发生1~2个高峰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高峰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小菜蛾发生高峰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温和较为干旱的天气更有利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的繁殖和生长。本研究可为昆明蔬菜主产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成虫活动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云南省昆明市露地栽培条件下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特征,于2014—2015年采用病害系统调查法结合病毒ELISA及RT-PCR检测方法研究露地栽培条件下由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引起的病毒病发生规律及其重要寄主种类,并研究利用防虫网隔离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番茄斑萎病毒病在露地番茄主要种植期3—10月普遍发生,番茄苗期和移栽初期是该病毒病防控的关键期,带毒种苗调运是该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田间多种茄科和菊科植物是TSWV的重要中间寄主。在田间,菊科寄主植物油麦菜、莴苣、鬼针草、牛膝菊上TSWV的检出率均较高,在42.53%~81.63%之间;茄科寄主植物中辣椒上TSWV的检出率最高,为41.99%,其次为马铃薯,TSWV检出率为27.78%,在番茄上TSWV的检出率为19.02%,因此生产中应对这些TSWV重要中间寄主给予更多关注和防控。应用防虫网能有效隔离蓟马,使番茄斑萎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了6.44个百分点和5.31,可有效降低番茄苗期及定植期斑萎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至2010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小区试验和多点对比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稻瘟病发病程度。结果表明,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叶瘟和穗瘟均有控制作用,在发病前期、中期较明显,并可推迟10 d左右发生叶瘟,其中在水肥调控的前提下,扩行处理(26.4 cm×9.9 cm、33 cm×16.5 cm、29.7 cm×13.2 cm、19.8 cm×19.8 cm)对穗瘟的控制率在36.04%~53.15%,与其他处理控制率差异显著;而到发病后期,尤其是在稻瘟病偏重发生年份和感病品种中,差异则不明显。生产上应用该技术作为控制稻瘟病的综合措施之一,对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安全稻米、保护环境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白粉病是玫瑰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防治长期以三唑类农药为主,由于大量使用农药,白粉病对药剂的抗性上升较快。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由新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和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而成,杀菌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作者于2009年进行了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WG防治大棚玫瑰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为生产上防治玫瑰白病提供替代药剂[1-3]。  相似文献   
7.
昆明地区甜菜夜蛾种群动态与成灾原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信息素对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动态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甜菜夜蛾发生从3月下旬开始上升,10月下旬下降,最高峰值出现在4~6月,冬季发生量小。大棚蔬菜作物幼虫发生高峰期为5~6月,露地蔬菜幼虫发生高峰期为6月;大棚切花作物上甜菜夜蛾幼虫周年发生,为害高峰期为6~9月。并根据种群动态分析得出,昆明地区甜菜夜蛾成灾原因除了甜菜夜蛾种群变化的扩散特点外,认为与昆明适宜的气候条件、栽培习惯和作物布局及防治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抗病性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对13个小麦品种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进行抗条锈病试验,结果表明,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淮麦17、96.23粉质、云杂3号、繁19、宜麦1号,其中96-23粉质、宜麦1号的产量较高,繁19、淮麦17的产量居中;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耐病的品种有川麦107、楚麦3号,且产量较高.绵阳19、白粒5号对小麦条锈病高度摩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