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颜色和厚度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颜色和厚度的塑料薄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灌区风沙土覆盖薄膜厚度为0.012 mm时,以覆盖黑色地膜的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5 583.3kg/hm~2;覆盖白色地膜的折合产量次之,为15 375.0 kg/hm~2;覆盖蓝色地膜时,玉米前期生长较快,但折合产量较覆盖白色地膜下降。且薄膜厚度为0.012 mm时有利于废旧薄膜的回收利用。白色地膜随着厚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覆盖薄膜厚度超过0.012 mm时,玉米产量反而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肃42份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资源进行研究评价,以期为甘肃绿肥种植筛选优良的箭筈豌豆品种。结果表明,42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各性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是构成箭筈豌豆产量的主要要素。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个指标可以反映箭筈豌豆性状的优劣。通过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项指标进行聚类,可以分为4类,Ⅰ、Ⅱ类相对较好,共有7份材料,籽粒和鲜草产量分别在2 623.26~2 990.25和32 357.70~35 967.38 kg·hm-2,其中苏箭3号、陇箭1号和333/A属于早熟品种,麦类作物收获后的套复种、玉米(Zea mays)前期间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绿肥间作、果树绿肥间作和单种绿肥5种利用模式均适宜;山西春箭碗和MB5/794属于中熟品种,则适宜与马铃薯间作、果树间作和单作;西牧820和波兰箭碗属于晚熟品种,则只适宜与果树间作和单作两种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石羊河流域主要作物的需水量及需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于2008年在甘肃武威进行,采用水量平衡法在充分灌溉的条件下研究了石羊河流域春小麦、春玉米、制种油葵、色素辣椒、小麦/玉米带田等5种作物的需水量及需水规律,并根据作物生育期需水规律提出了适宜的灌溉制度.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为480.5 mm,需水关键期为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春玉米需水量为569.0 m...  相似文献   
4.
河西灌区绿肥—玉米轮作培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是限制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绿肥具有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土壤有机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节能减耗、固定二氧化碳等多种功能,可与农作物采用间作、套种、复种的方式种植。利用秋冬空闲季节和闲置的土地种植绿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等资源,  相似文献   
5.
合理利用边际土地,筛选种植高抗逆新型能源植物,为发展生物质能源提供足够的生物能源植物原料已成为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针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广泛分布的边际土地的优势,以甘肃省民勤县和榆中县为代表,对该地区高抗逆的纤维类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这些调查植物的生长习性,并选取了分布广泛且高抗逆的甘肃省民勤县11种植物、榆中县9种植物,采集这些植物地上部分,测定能源指标含量,包括综纤维、木质素、灰分和热值,进一步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各个植物是否适宜作为能源植物,从而为西北干旱地区高抗逆新型纤维类能源植物的初步筛选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的综纤维含量高于木本植物,木质素含量低于木本植物,但灰分含量较高。综合生态适应性、化学成分和热值三项指标可得,草本植物芨芨草、冰草和旱生芦苇及木本植物柠条、野蔷薇、花棒可以作为潜在的高抗逆能源植物。柠条作为已公认的能源植物,目前已经大面积的种植和开发利用,这也为其他高抗逆能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北风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的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0、20、40、60 g/kg)对西北障碍性土壤风沙土的水肥状况以及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改良风沙土理化性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施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风沙土中有效态及全量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有效养分占比。60 g/kg有机酸调理剂用量下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未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67.01%、300.25%、74.32%和70.00%、212.84%、108.28%。作物生长期内水分蒸发散失量随着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不断降低。调理剂用量60 g/kg时,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的水分蒸发散失量较未施用调理剂处理分别显著下降22.43%和32.42%。但两种作物出苗率均随调理剂用量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调理剂用量为20 g/kg时达到峰值。土壤盐分测定结果也显示除钾、钙、镁离子等有益元素外,钠离子和氯离子也随着调理剂用量的提升显著提高,但全盐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15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综合评分不断提高。因此,风沙土上调理剂的最佳用量为60 g/kg。  相似文献   
7.
间作套种是我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作物复种指数、减少肥料投入、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具有相对稳产、高产的优势[1~2],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河西走廊玉米间作绿肥作物,  相似文献   
8.
甘肃灌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及中部的兰州、白银等18个县(区),灌区有较大面积的冬(春)小麦、啤酒大麦等麦类作物,2009年麦类作物播种面积为97.3万hm^2。近年来由于种植小麦的效益较低,农民压粮扩经、压夏扩秋以提高收益,导致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长期翻压绿肥条件下减施化肥对小麦产量稳定性以及地力贡献的影响,为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高效施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了12年的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春小麦。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F)以及翻压绿肥后化肥分别减量0%、10%、20%、30%、40%、100%。根据历年小麦产量,计算累积增产率、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和变异系数;构建一元灰色线性模型,计算不同施肥长期趋势产量;计算累积土壤地力贡献率以及不同处理累积肥料贡献率。【结果】随着试验年限延长,除减施100%化肥处理外,各翻压绿肥处理肥料对小麦产量的累积贡献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处理间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无显著差异,2020年均达到60%左右。不施肥处理(CK)土壤地力对小麦产量的累积贡献率不断下降,从2009年的57.41%下降至2020年的34.24%。翻压绿肥基础上化肥减量40%以内,小麦12年平均产量高于100%化肥处理(CF)。一元灰色线性模型显示化肥减量40%以内,小麦产量变异系数随着化肥减施量的升高而不断升高,产量可持续指数则不断下降。化肥减量40%...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灌漠土土壤培肥效果,依托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长期定位培肥试验(1988-至今),设计有机肥磷肥配施(MP)、有机无机配施(1/2MN+P)、氮磷配施(NP)和不施肥(CK)4个处理,测定其第31年和已有的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数据,研究灌漠土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肥力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第31年和历年平均值与试验初始值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72.5%和24.9%,土壤全氮增加72.3%和25.7%,土壤全钾增加16.1%和33.0%;与无肥对照(CK)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54.9%和19.1%;土壤全氮增加47.3%和14.9%,土壤全磷增加73.0%和15.3%。有机无机配合施用能有效降低土壤pH。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第31年和逐年平均值与对照(CK)相比,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产量增加149.2%和139.2%,肥料贡献率(FCR)为0.58,变异系数(CV)为0.21,可持续性指数(SYI)为0.61,养分和产量各项指标均达到高优水平。灌漠土长期有机无机配施措施能持续增加灌漠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贡献率,显著提高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产量及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农田土壤科学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