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荒漠绿洲主要作物及不同种植方式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土工膜建立2 m×2 m×2 m的防渗池,中间埋设中子管,用中子仪监测土壤水分动态,利用水量平衡法得出了黑河中游临泽绿洲主要作物及不同种植方式需水规律,并与当地常规灌溉用水进行了比较,最后根据作物生育期提出了适宜的灌溉时期、灌水次数及定额.春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为435.0 mm,耗水系数为609.2;玉米需水量为651.6 mm,耗水系数为595.1;春小麦+玉米带田需水量为754.6 mm,耗水系数为466.4;棉花需水量为675.5 mm,按皮棉计算耗水系数为6290.5;花生需水量为360.6 mm,耗水系数为1066.1.春小麦、玉米、春小麦+玉米带田、棉花、花生适宜的灌水次数分别为:4次、6次、7次、6次和4次.  相似文献   

2.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推荐的模型方法(FAO56),参照毗邻地区的灌溉试验成果和当地群众的灌水经验.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等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及需水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作物各生育期需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生育期的长短和需水强度;②作物需水量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增加,其空间波动与气温、风速和湿度息息相关;③若根据目前渭干河一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用水所占总水量的实际比例计算,地表水供给量完全满足作物对需水的要求.如果按国际上发展经济用水占河流总水量的比例计算,河道有效来水量只能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若要全部考虑城镇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及农业用水,加上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季节变化大,则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灌溉用水,导致挤占生态用水.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主要灌区春小麦、春玉米农田优化灌溉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在系统分析土壤相对有效含水量Ar和耗水量与产量、灌溉量与WUE及需水关键期Ar与WUE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内蒙古主要灌区春小麦、春玉米不同发育时期农田水分优化灌溉指标,即苗期、孕穗开花期和灌浆期春小麦的灌溉指标分别为Ar60%、70%和55%,春玉米的灌溉指标分别为Ar60%、75%和60%。同时给出了供试作物适宜耗水量、灌水量及WUE最高时的Ar等参数。  相似文献   

4.
调亏灌溉对玉米需水规律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在山西省洪洞县霍泉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苗期调亏灌溉对玉米需水规律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处理玉米在苗期、拨节期及抽雄期需水量减少,叶面积,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下降,在灌浆期则相对增加,作物的总需水量减少。叶面积、蒸腾速率和棵间蒸发减少是调刀灌溉需水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调亏灌溉能够延缓灌浆期叶片衰老,提高光合速率,使光合同化物向籽粒分配的比例增加。调亏灌溉处理产量有所下降,但水分生产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效用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2006年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试验站—春小麦的灌溉试验资料,应用FAO-56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不同试验处理的春小麦的实际需水量,研究了需水量与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并用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原则确定了春小麦各种处理的高效用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FAO-PM公式,参照毗邻地区的灌溉试验成果和当地群众的灌水经验,结合土壤供水量和不同作物对地下水的利用量,根据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区域2005年的作物种植面积,计算该区农作物的总需水量.结果表明: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作物需水量总计8.01×108 m3,农作物需水量占河道来水量的28.49%.作物总需水中粮食作物需水量占37.22%,经济作物的占59.35%,饲料作物的占3.43%.粮食作物需水定顿较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高,就具体作物而吉,水稻、蔬菜、冬小麦、棉花、苜蓿、油菜等需水定额较高,玉米、瓜类和薯类等较低.各县单位面积需水量差异不大,平均值为5 890.35 m3/hm2,库车县最高,为6 035.32 m3/hm2,沙雅县最低5 746.37 m3/hm2.农业需水量与作物结构密切相关.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使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作物实际用水量远高于其需水量的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7.
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灌溉定额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气候考察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农田水分平衡方程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公布的计算机作物蒸散量的方程,结合春小麦发育期及其需水规律、新灌区气象、土壤参数,并参考我国目前几种节水灌溉模式,订制了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灌溉量及灌溉时次,为新灌区灌溉制度的制定和节水农业的实施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甘肃省1960~2000年主要农作物(春、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生育期内逐日需水量,统计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和不同作物生育期日均需水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纬度的增加作物需水量增大,需水量高值区对应甘肃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需水量在近40a内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河西地区下降趋势明显大于河东。对几种作物的逐日需水量分析发现,出苗~开花期,作物日需水量缓慢增大;开花~乳熟为需水高峰期,进入作物生长旺盛阶段,乳熟期后日需水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9.
杨凌地区冬小麦-夏玉米水分供需适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984—2015年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等资料,计算冬小麦-夏玉米各生育期阶段的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采用趋势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32 a陕西杨凌示范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降水特征,并结合作物需水特征分析其水分供需的适配性。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有效降水都表现出不稳定性,除个别年份外,大多年份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冬小麦播种~返青阶段有效降水量仅为18.9 mm,需水量在126.5 mm左右;返青~拔节阶段有效降水13.5 mm,且变异系数达130%,而需水量为81.2 mm;拔节~孕穗阶段有效降水为37.6 mm,但小麦在此阶段需水量达206.6 mm;根据小麦生理需水规律,一般年份在冬前灌水45~50 mm,拔节期灌水50 mm左右,孕穗期视情况而定。夏玉米播种~出苗阶段有效降水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拔节~抽雄阶段,各生育阶段有效降水均表现出不稳定性。出苗~抽雄阶段平均有效降水量为126.8 mm,此阶段玉米需水量为157.2 mm;玉米抽雄~灌浆阶段平均有效降水73.9 mm,而需水量为166.6 mm;根据玉米生理需水规律,一般年份可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水50 mm左右,抽雄灌浆期灌水60 mm。  相似文献   

10.
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将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与DSSAT(Decision Support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模型相结合,对2016—2017年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长需水情况进行模拟,并分析了雨养条件及灌溉条件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的需水量在323.72~419.58 mm之间,夏玉米的需水量在333.47~438.51 mm之间;2种作物需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种植区的东南部及北部,需水量相对较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种植区的西部。冬小麦从播种开始的第160天左右,耗水量显著增加,夏玉米对水分需求一直增加,30 d前后,夏玉米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因此,在冬小麦播种的前160 d、夏玉米播种的前30 d内应适度灌溉,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北部阿勒泰草原的农牧业生产主要是在荒漠瘠薄的土地上开发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联合国"2817项目"1990年-1992年春小麦和甜菜灌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初步得到该区域春小麦和甜菜土壤水分与生长发育及产量关系。结果表明:春小麦和甜菜的最优灌溉定额分别为433.7和251.2mm,需水系数为1.7和0.22。最大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以春小麦间作玉米、春小麦间作向日葵复合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生育期的非充分灌溉为试验处理,进行间作模式下的非充分灌溉试验。结果表明:间作下小麦分蘖期每多灌溉15 mm有效分蘖数提高5.4%~15.07%,而乳熟期随着水分胁迫加剧间作模式下的小麦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对于间作下的玉米产量构成,适当减少小麦分蘖与拔节期的灌水量,相应增加小麦乳熟与玉米灌浆吐丝期的灌水量,有利于大幅提高缺水地区间作模式下的玉米产量,且随着灌水总量的升高,穗粒数以1.27~2.47粒·mm~(-1)的速度递增,产量以62.24,94.93,29.73 kg·hm~(-2)·mm~(-1)的"S"型曲线逐渐升高。而对于间作下的向日葵产量构成,其主要受小麦乳熟期与向日葵现蕾期水分处理的影响,且随灌水总量的提高间作向日葵的单株粒数呈先升后降的规律,而百粒重和产量则呈"N"型和"M"型规律变化。对于不同水分处理下各间作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指数表现为小麦的敏感指数最高,玉米次之,向日葵最低。不同水分处理对各间作作物收获指数的影响表现为间作模式下的小麦受水分胁迫后其收获指数普遍提高,间作模式下玉米的收获指数随灌水总量上升而逐渐上升,而间作模式下受水分胁迫处理的向日葵收获指数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滴灌条件下春小麦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滴灌(4个水分处理:150、300、450mm和600 mm)和漫灌(CK)不同品种(新春6号、新春22号)的春小麦生育期耗水量的分析,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滴灌春小麦的作物系数、耗水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小麦各水分处理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整个生育期内蒸发蒸腾量为545.94 mm,平均阶段耗水强度为5.35 mm/d;蒸散量、蒸散强度呈抛物线型,在抽穗~乳熟期达到最高点;滴灌小麦的产量与耗水量呈单峰曲线关系;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与FAO推荐的单值作物系数法查得的作物系数不同,在初始生长期、生育后期都大于标准条件下的作物系数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8个不同生育期灌水处理:各生育期都灌水(CK)、苗期不灌水(I1)、拔节期不灌水(I2)、抽穗期不灌水(I3)、灌浆成熟期不灌水(I4)、苗期+抽穗期不灌水(I13)、苗期+灌浆期不灌水(I14)、拔节期+灌浆期不灌水(I24)和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ZN)、低氮(LN,60 kg N/hm2)、...  相似文献   

15.
藏南河谷农区是西藏种植业的集中分布区。本文着重分析了区域的光热条件、水分条件和气候灾害的特点及对主要种植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不同矿化度咸淡水混合喷灌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通过监测土壤水盐分布状况来选择适宜矿化度的咸淡水灌溉方式。在河北低平原地区开展大田灌溉试验,研究了淡水畦灌、淡水喷灌、2 g·L-1和3 g·L-1咸水与淡水混合喷灌对小麦、玉米生长及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淡水喷灌相比,连续两年灌溉后,小麦收获时2 g·L-1和3 g·L-1矿化度咸淡混合水喷灌处理的根层(0~40 cm)土体含盐量平均分别增加了17.8%和42.7%,0~100 cm土体含盐量平均分别增加了32.9%和74.3%,玉米收获时根层土体含盐量平均分别增加了40.3%和86.9%,0~100 cm土体含盐量平均分别增加了39.0%和88.9%,且3 g·L-1矿化度咸淡混合水喷灌处理的盐分累积已超出小麦和玉米生长的盐分阈值。2 g·L-1矿化度处理的冬小麦产量较淡水喷灌处理降低了9.8%~11.4%(差异不显著),但3 g·L-1矿化度处理比淡水喷灌处理的产量显著降低了25.0%~25.9%(P<0.05);2 g·L-1矿化度处理的夏玉米单株穗粒质量和产量较淡水喷灌处理分别降低了5.1%~10.4%和6.6%~10.5%(差异不显著),3 g·L-1矿化度比淡水喷灌处理的百粒重、单株穗粒质量和产量分别降低了18.6%~22.4%、18.2%~25.9%和14.7%~15.3%(P<0.05),3 g·L-1矿化度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因此,咸淡混合水矿化度不大于2 g·L-1的喷灌模式用于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田间灌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黄腐酸抗旱营养剂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黄腐酸旱地龙拌种、浇灌以及喷施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时间为30 min时可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和促进小麦苗期生长;浇灌试验中,正常供水条件下,浓度为600倍的稀释溶液相比对照可显著降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降低17.7%和15.6%;而干旱胁迫下,稀释480倍处理相比对照显著提高叶绿素a含量达24%;浇灌FA可显著提高田间玉米花粒期株高和Chla+b,分别提高7%和17%,喷施处理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5%和28%,而浇灌处理提高了62%和45%;浇灌FA显著提高田间小麦苗期和返青期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