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氮对磷在潮土中迁移与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土柱培养试验对磷肥在潮土中的迁移转化和其受不同氮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60d后,单施磷酸二氢钙处理(MCP)距施肥点0~2 mm土壤pH值从8.29降至7.82,土柱中水溶性磷(W-P)、Ca_2-P和Ca_8-P分别为7.4、18.6和9.0 mg,分别占土壤无机磷增量的13.0%、32.7%、15.8%。配施尿素处理(MCP+U)和配施硫酸铵处理(MCP+AS)均较MCP降低了距施肥点0~2 mm土壤的pH值,提高了W-P的迁移距离和Ca_2-P与Ca_8-P的分布范围。MCP+U土柱中W-P、Ca_2-P分别下降63.5%(2.7 mg)、65.6%(6.4 mg),Ca_8-P则提高176.7%(24.9 mg),而MCP+AS土柱中W-P、Ca_2-P分别提高100%(14.8 mg)、32.3%(24.6 mg),Ca_8-P则下降42.2%(5.2 mg)。相比MCP,MCP+AS提高了磷肥的速效性,对于作物养分亏缺时及时供给磷素更为有利;MCP+U的磷肥速效性有所降低,对于磷肥供作物中长期利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水稻土肥际微域铵对钾形态转化与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土柱培养试验,研究了水稻土肥际微域铵对钾形态转化与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自肥际向非肥际的扩散距离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施同等铵态氮条件下,施钾量增加2.4倍,导致肥际钾含量最高区域水溶态钾含量提高了2.1倍,交换态钾和非交换态钾则分别提高了1.7和 0.3倍,而钾的迁移距离提高了16.4%(12 mm),说明肥际钾的固定能力有限,钾肥量增加导致更多的钾以有效性较高的形态存在。同等钾量条件下,施用铵态氮肥显著提高了水稻土肥际钾含量最高区域水溶态钾含量,使钾的迁移距离较未施铵时增加了23.2%(16 mm);铵钾共施还显著提高了肥际到普通土壤过渡区域中交换态钾含量,降低了所有土样中的非交换态钾含量。铵钾共施显著抑制了肥际微域中肥料钾向非交换态的转化,这种抑制作用随距肥际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利用不同回归方程拟合由肥际到非肥际钾的分布曲线,无论是水溶态钾还是交换态钾,反S型曲线 y = a / [1 + b exp (c×x)] 可以很好地拟合由肥际到非肥际K+ 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通过石灰性潮土上不同氮磷组合(氮均为15N标记)和施肥方式下的小麦盆栽试验,探究小麦氮吸收利用情况与氮肥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不同氮磷组合为尿素(N1)与硫酸铵(N2)配施磷酸二氢钙(P1)和磷酸氢二铵(P2);不同施肥方式为全土混施(A),垂直方向距土壤表层5 cm、水平方向距小麦根系0 cm条施(B),垂直方向距土壤表层5 cm、水平方向距小麦12 cm条施(C)3种。研究表明:(1)P1N2、P2N1和P2N2组合的B施肥方式的小麦籽粒15N累积量均显著高于A施肥方式,以P1N2的B施肥方式最高,为0.37 g·盆-1,氮肥在一定土层条施深施显著优于全土混施;(2)P1N2、P2N1和P2N2同一肥料组合的不同施肥方式之间,B施肥方式的15N示踪法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A,高肥力土壤选用15N示踪法氮肥利用率更为合适。上述结果为潮土小麦种植合理施用氮肥和科学评估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