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当归栽培中,采用覆黑色膜、覆白色膜、沟植、垄作及平作等方式,对当归生长发育进程、农艺综合性状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覆黑色地膜的处理较平作无膜对照、田间出苗率提高9.5个百分点,同期测定结果:株高增加9.5个百分点,叶片数增多0.44枚/株,地上部干物质增加7.54g/株,根干物质增加12.56g/株,麻口病发病率降低0.1个百分点,特、一等归出成率分别提高22.5和7个百分点,鲜归产量提高4650kg/hm2,增产33.4%.  相似文献   
2.
甘草叶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甘肃省兰州市及渭源地区甘草产区发现一种甘草新病害—甘草叶斑病。2006-2008年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甘草叶斑病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达80%。高燥地发病率低于低洼地,采用轮作可减轻甘草叶斑病的发生。经过对甘草叶斑病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的测定表明,病原菌为豆链格孢(Alternaria azukiae)。通过寄主范围测定表明,该病原菌亦可侵染独活、羌活等药用植物。对大黄、苍耳等不具侵染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归纳分析提出栽培半夏叶柄同伸和珠芽形成规律理论模式,并分析种茎大小和播种深度对叶柄同伸和珠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茎和一代块茎以及一代块茎和二代块茎出现同伸的叶柄均呈N-2n(N≥3代表种茎或各代块茎叶柄序数;n=1、2、3……)的对应关系,珠芽总数等于叶柄总数;种茎1 cm、播深7.0~15.0 cm有利于叶柄同伸和珠芽的形成。珠芽的生长高度与播种深度和种茎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一代珠芽高度回归方程:y1=0.14+0.18x1+0.79x2,二代珠芽高度回归方程:y2=5.08+0.24 x1+0.24 x2。  相似文献   
4.
高寒阴湿区秸秆还田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寒阴湿区秸秆还田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是一项改善土壤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解决薯块气孔严重外翻,减轻种薯窖藏病害,提高种薯质量的新技术。采用该技术每667 m~2种薯产量达3 443 kg,较传统种植增产47%,经济效益显著。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属高寒山区,海拔1 930~3 941 m,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5.7℃,具有天然的马铃薯高山隔离繁育条件,是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起,甘肃地区党参出现了严重的急性青枯、烂根现象,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和防治药剂,在定西多年种植党参的田块进行采样、分离纯化、鉴定和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党参青枯型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首次将该病害定名为急性青枯型根腐病;室内药剂筛选表明,25 g·L~(-1)咯菌腈、6.25%精甲o咯菌腈、18%噻灵·咯·精甲对F.oxysporum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1355、0.2720、0.5929 mg·L~(-1)。  相似文献   
6.
2013-2018年对甘肃地区党参根腐病发病危害情况、病源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发病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害可分为急性青枯型和慢性黄腐型,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栽植方法不当是引起党参根腐病大面积发生的危害的直接因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党参(Codonpsis pliosula)被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s)侵染后其叶片细胞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变化,本试验以‘渭党1号’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自然发病测定病原菌侵染后党参根部细胞结构以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特征。叶片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健康党参叶片呈深绿色,发病叶片呈黄绿或黄白交替症状,透光性增强;根部徒手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发病部位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发病党参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升高。镰孢菌侵染后,发病党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降低;发病党参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均降低,而光补偿点升高;发病党参CO2饱和点降低,而CO2补偿点和光呼吸速率升高。发病党参植株叶片氮、磷、钾和锌、锰、铜、铁、钙、镁等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降低。本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镰孢菌侵染后党参细胞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为阐明党参根腐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分别为引起半夏块茎腐烂病和疫病的病原,为探索半夏在受到这2种病原侵染时的生理生化反应,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5种寄主防御酶活性在块茎腐烂病和疫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半夏在接种2种病原菌后,分别于第2天和第3天出现发病症状,第5天病情指数分别高达70.3、70.6;SOD活性都于接种后第1天达到高峰,POD活性都于接种后第3天达到高峰,CAT活性都于接种后第2天达到高峰,PAL活性分别于接种后第2天和第3天达到高峰,而PPO活性分别于接种后第3天和第4天有小幅上升。初步表明,在寄主显症之前或发病初期酶活性达到高峰的SOD、POD、CAT、PAL在半夏抗病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半夏抗病种质筛选时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2017-2018年党参黑膜栽培施肥大田试验,建立产量、效益与氮磷钾施用量的数学模型,探讨各肥料的单因子效应及其交互效应。结果表明,肥料主效应N>K>P,互作效应中N、P之间存在负效应。结论:合理的N、P、K配施可实现党参的最大产量和施肥纯收益,以产量高于3 000 kg·hm-2,施肥纯收益大于100 000 元·hm-2为约束条件,优选出最佳变量区间为:x\-1 0.308~0.749,x2 0.222~0.749,x3 0.422~0.899,即N 213~260 kg·hm-2,P2O5 102~130 kg·hm-2,K2O 56~69 kg·h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