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2篇
  2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The effects of exposure of human erythrocytes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undup Ultra 360 SL and its active compound glyphosate were studied. We studied hemolysis after 1, 5, and 24 h incubation; lipid peroxidation, hemoglobin oxidation, the level of reduced glutathione, and the activity of catalase after 1 h. Human erythrocytes were incubated with 100-1500 ppm (100 μg/ml erythrocytes at 5% hematocrite) Roundup Ultra 360 SL and glyphosate. We have found that after 1 h of incubation only Roundup Ultra 360 SL increased the level of methemoglobin, products of lipid peroxidation at 500 ppm and hemolysis at 1500 ppm [Curr. Top. Biophys. 26 (2002) 245], while its active compound glyphosate increased the level of methemoglobin and the level of lipid peroxidation at much higher dose—1000 ppm. At the same time hemolysis was observed to only at the highest dose of glyphosate (1500 ppm) and the longest time of incubation (24 h). Both Roundup Ultra 360 SL and glyphosate did not caus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GSH, but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catalase. Roundup Ultra 360 SL provokes more changes in the function of erythrocytes than its active substance glyphosate, which is probably a result of the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imited accumulation of Roundup Ultra 360 SL and glyphosate in the organism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the threshold doses which caused changes in erythrocytes for Roundup Ultra 360 SL were only 500 and 1000 ppm for glyphosate, one may conclude that this pesticide is safe towards human erythrocytes.  相似文献   
2.
草甘膦在柑橘园除草中得到大量使用,对农作物生长、果实品质、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如何降低草甘膦对柑橘树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降低其对农作物造成的药害、提高果实品质和食品安全将至关重要。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施用蚯蚓粪,表征蚯蚓粪作用下土壤中残留草甘膦对柑橘幼苗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蚯蚓粪能够显著增强其生物有效性(BCF值显著增大);显著降低草甘膦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到草甘膦单独处理组的55.15%,从而减少草甘膦在柑橘幼苗植株中的积累。同时,蚯蚓粪的施用能促进植物的茁壮生长,使抗氧化酶活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从而具有更强的抗逆能力。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蚯蚓粪显著减轻了土壤中残留草甘膦对柑橘幼苗的胁迫,使其株高、根长和相应的干重较草甘膦单独施用时增长了26.23%-140.11%,甚至成为对照组的1.03倍和1.13倍。此研究对兼顾化肥有机替代的草甘膦污染土壤的修复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类黄酮在草甘膦诱导的苦荞膜脂过氧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草甘膦对苦荞类黄酮次生代谢的影响及类黄酮与草甘膦作用下膜脂过氧化伤害的关系,以探讨植物类黄酮代谢的意义及在草甘膦伤害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分别用浓度为0.1、0.3、1mmoL/L的草甘膦处理苦荞幼苗,苦荞类黄酮代谢受到明显抑制,处理3天时类黄酮含量比对照分别下降58.1%、65.8%和76.5%。草甘膦处理导致苦荞膜脂过氧化加剧,0.1mmoL/L草甘膦处理使苦荞相对电导率增加275.4%、丙二醛(MDA)含量增加134.1%、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增加121.7%,且随草甘膦浓度升高而增加幅度加大,说明草甘膦伤害与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0.3mmoL/L草甘膦处理后再用0.1mmoL/L类黄酮物质芦丁处理,电解质外渗下降34.2%,MDA含量下降51.1%,O2^-产生下降33.9%,明显减轻了草甘膦的伤害,这说明草甘膦作用下类黄酮含量的下降与草甘膦对苦荞组织伤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草甘膦在松杉撒播苗圃苗后除草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草甘膦与H2O2复合污染条件下草甘膦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法,采集田间生长均匀一致的成年福寿螺,使其暴露于不同浓度草甘膦和近似广州地区降水H2O2浓度(50μmol·L-1)的水体中。研究氧化沉降条件下草甘膦对福寿螺生境的水质部分指标和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水体水质指标中,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随暴露时间增加而上升,由330 mV上升至540 mV左右;pH随暴露时间增加,不同处理有上升也有下降的趋势,最终都维持在7.0~8.5;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在8.5~16.0 mg·L-1之间,无固定变化规律;这3个指标都维持在福寿螺生长能适应的范围内。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草甘膦对福寿螺为低毒,在有或无H2O2添加时其48 h的半致死浓度(LC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大豆种质材料对草甘膦的敏感性,于大豆2~3片复叶期,对1365份大豆试材喷施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230g/hm2,按照大豆药害程度、存活率和结荚率的不同将药害等级划分为1-10级(级别越高,药害越重,敏感程度越高)。结果表明:喷施草甘膦后所有参试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发黄甚至干枯,植株矮化;药害等级从10级到2级,其中,366份表现敏感(9—10级),340份表现比较敏感(8级),268份表现中度敏感(6~7级),241份有一定的耐性(4~5级),92份耐性较好(3级),58份耐性良好(2级)。不同类型大豆种质材料对草甘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所有野生大豆均表现敏感,夏播试材中耐性种质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7.
油菜抗除草剂不育系的抗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转育获得的抗除草剂不育系的抗性效应,苗期用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抗草甘膦油菜不育系TA6,TA7。结果表明:随着喷药浓度增加,对叶片、茎秆和根的生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叶片生长的影响较早且最严重,对茎秆生长的影响较迟,程度相对较轻,对根部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表现为先抑后扬,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程度逐渐减轻,至喷药60 d后,油菜苗生长基本恢复正常。花期育性调查和套袋自交结果表明,抗性不育系喷施草甘膦除草剂后,育性未受任何影响,TA6,TA7的不育率和不育度均表现正常。  相似文献   
8.
转EPSPS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早代遗传情况,以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26个转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EPSPS)抗草甘膦棉花转化事件为材料,以其背景亲本中棉所49为对照,喷施草甘膦后对转基因棉T1、T2分离比例进行考察。T1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卡方检测20个转化事件T1分离符合3∶1的分离规律,即外源基因插入1个位点;6个转化事件不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出现了偏分离。T2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花粉通管法共获得152个纯合株系,分别来源于25个转化事件;对T2不纯合株系继续进行分离比例的考察,发现来源于15个转化事件的57个株系符合3∶1的分离规律;此外卡方检测结果表明,每个转化事件都有不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且其中10个转化事件没有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整合和遗传均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除草剂草甘膦的性质及环境行为综述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非选择性芽后除草剂,它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本文总结了草甘膦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降解机理,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其在土壤环境去向的一些因素,如土壤性质、磷酸盐、重金属和DOC的存在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草甘膦对毛竹笋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毛竹笋用林中长期使用草甘膦且又不进行施肥等抚育措施,会对土壤的结构产生影响,造成容重增加,总孔隙度降低,不利于竹鞭的正常生长,通过增施有机肥可有效降低草甘膦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使用草甘膦对土壤有机质有一定影响,但对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均未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