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二棱大麦品种间杂交种F_1(2n=2x=14)为母本,以苏联球茎大麦(2n=4x=28)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授粉一天后。在母本柱头滴赤霉酸(GA_3),并结合离体培养杂种幼胚,获得较多二棱大麦与球茎大麦的种间杂种,根据杂种植株形态和染色体组成,可分成三种类型,其中只有约5%的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成功,为大麦型(2n=14);其余95%植株的形态表现为偏大麦型与偏球茎型的两种中间型,且均为具球茎的多年生习性;其染色体数在15—21之间:目交不育,用父母本回交亦未结实。  相似文献   
2.
通过染色体观察,从57个中国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苏联球茎大麦(Hordeum bulbosum L.)BC#-(1)F#-5和BC#-(1)F#-6代杂种株系中,筛选出13个整倍体株系(2n=6x=42)[编号E#-(1)-E#-13]。形态观察表明:它们在苗期、成熟期和穗部形态以及抽穗期、株高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获得了一秕矮秆、大穗、高蛋白、抗小麦黄花叶病等优良农艺性状的材料。这批材料有4种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即具有低频率和高频率单价体的株系;具有低频率和高频率四价体的株系。由此推断,这些株系所特有的性状是通过染色体置换(二体或单体置换)和染色体易位而引入的,并且这种置换和易位涉及到球茎大麦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1.以三个不同的球茎大麦(4x)为父本,分别与二棱大麦各品种(2x)配制了5个杂交组合。杂交后8—12天内,杂种幼胚细胞和胚乳核中,除2n=21和3n=28外,部分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消失。在杂种F_1的花粉母细胞中有33~41%的细胞具有21条染色体,不发生消失(杂种大20、大22除外);约占60%的细胞有数目不等的染色体已经消失。其中(浙农3号大麦×加拿大球茎大麦)F_1中有1/3细胞消失了7条染色体,而用苏联的和匈牙利的球茎大麦配制的杂种F_1内一般只消失1—4条。认为在三倍体杂种内主要是普通大麦染色体发生消失。对消失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和讨论。 2.用球茎大麦(4x)作母本与大麦(4x)杂交,不需幼胚培养,可得到大麦的双单倍体,表明杂种内的球茎大麦染色体已消失。但发现部分细胞中有16—17条染色体,可能除14条大麦染色体外,还有2—3条球茎大麦染色体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于1982—1983年对中国春小麦(2n=42)×苏联球茎大麦(2n=28)属间杂种B_1F_3代2000余个单株的植株性状、生育状况、育性和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B_1F_3代杂种植株明显地分离为Ⅳ类: 第Ⅰ类:株型紧凑。叶深绿色。分蘖数10~30个。茎的高矮和粗细、穗型、芒型和叶型等植株性状均有分离。抽穗、成熟较早。以染色体数43~45条的细胞为多。 第Ⅱ类:株型较紧凑。叶绿色。分蘖数15~20个。茎秆尚粗壮。抽穗、成熟均迟。以染色体数43~48条的细胞为多。 第Ⅲ类:植株矮,茎秆细。苗期叶片有黄色斑点,抽穗后严重早衰,不久大多数植株即行枯死。以染色体数49~53条的细胞为多。 第Ⅳ类:株型较紧凑,茎秆尚粗壮。叶色在抽穗前尚属正常,抽穗后有早衰观象。以染色体数在54~56条的细胞为多。 Ⅳ类植株的结实性在株系内虽有分离,但明显地以Ⅰ类育性为高,多在50%以上;Ⅱ类为10~50%;Ⅳ类为10~30%;而以Ⅲ类育性最低,均在20%以下。 4种植株类型的染色体均处于排除过程,都是不稳定的非整倍体。必须在后代不断地选择,才有可能获得小麦异附加系和八倍体。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玉米是浙江重要的高产杂粮作物,是浙江山区和半山区农民主要的食粮之一。在党和政府号召增加复种指数,扩种高产作物以增加粮食生产的方针下,扩大玉米的栽培面积和推行双季玉米成为浙江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玉米播种期与其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可以提供合理调整玉米播种期,夏好地配合耕作制度,争取一年三熟和推行双季玉米的理论依据。此外,在浙江常有秋旱的气候情况下,研究玉米迟播的临界期对补救晚秋失时播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玉米播种期的研究,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曾在杭州(1951)和义乌(1954)  相似文献   
6.
引言在作物育种程序中,为了初步评价一套遗传基因型的产量潜力需要选择理想的地区,这些地区要能反应出那些基因型在广泛环境中的相对潜力,才可望选为种植的试验地点。然而,在这种试验地区的选择中,常常是决定于机会和主观因素,诸如试验地点的方便条件、政府的政策、高等学校或农业研究机关受赠的  相似文献   
7.
8.
(1)大麦和球茎大麦的基因型对种间杂交和离体胚挽救的成功率有明显影响;(2)离体挽救时出苗率还受到胚龄和培养基成分的影响,胚龄较小(温室14天)时出苗率较高,在B_5培养基中加5g/l活性碳或再增加15ppm PP_(333)使两个杂交组合的出苗率分别达50.00%和51.61%;(3)染色体加倍成功率平均为34.90%,以0.075%秋水仙碱处理带2~5分蘖的成功率较高,最高的达62.50%,据试验结果推算,授粉100朵小花平均可得加倍单倍体5.29株,最高27.46株。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玉米一般都是直播的,但是在浙江水田三熟制(水稻、秋玉米、大麥或油菜)地区,早、中稻收穫以后种秋玉米,为了克服秋玉米和早、中稻栽培时期上的矛盾,劳动農民創造了玉米移植法來爭取水稻和玉米兼得丰收。現在浙江东陽縣和遂安縣种田玉米(水稻后作玉米)的地区,几乎都用移植法來克服水稻成熟较迟和秋玉米播种要早的矛盾。根据浙江金華專区1954年的总結,認为採用移植法是提高秋玉米單位面積產量,擴大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染色体观察从{[Tritcum aestivum cv.中国春×Hordeum bulbosum]F_1×T.acstivumcv.中国春5B单体}BC_1F_1连续自交而获得的57个BC_1F_5和C_1F_6代杂林种系中筛选出13个整体杂种株系(2n=6x=42)(E_1-E_(13)).形态观察表明:它们在苗期、成熟期和穗部形态以及抽穗期、株高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从而获得了一批具有矮秆、大穗、高蛋白含量、抗小麦黄花叶病等优良农艺性状的材料.这些材料有四种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即具有低频率和高频率的单价体,低频率和高频率的四价体。由此推断,这些株系所特有的性状是通过染色体置换(二体与单体)和染色体易位引入的,并且这种置换和易位涉及到球茎大麦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