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95篇
水产渔业   394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调查造成中国西北某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场幼鱼出现持续性死亡的病因,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患病虹鳟进行了鲑鳟常见病毒筛查,同时采用系统发育分析、电镜观察、滴度测定及人工回归感染等方法对分离获得的毒株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显微结构观察及毒力特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患病虹鳟的肝、脾及肾组织细胞发生广泛性坏死,并伴随空泡化及溶解等现象;由病鱼内脏组织制备的组织匀浆悬液均能够感染CHSE-214细胞并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PE);从该养殖场的不同养殖区域共分离到3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其中IPNV-F1和IPNV-W2属于基因组Ⅰ型,分别与IPNV中国分离株WZ2016(KX355401)和ChRtm213(KX234591)同源性最高,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和98.5%,IPNV-W1属于基因组Ⅴ型,与意大利毒株IPNV/O.mykiss/I/PN/208/Mar88(MG543567)同源性最高,二者的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为99.1%;接种病毒后的CHSE-214细胞内存在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无囊膜病毒粒子,3株IPNV分离株在CHSE-214细胞上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7.43 TCID50/0.1 mL(IPNV-F1)、107.30 TCID50/0.1 mL(IPNV-W1)和107.29 TCID50/0.1 mL(IPNV-W2);分别以0.1 mL/尾的剂量向健康虹鳟幼鱼腹腔注射各IPNV分离株,在攻毒后60 d内虹鳟未出现死亡,攻毒后3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4.50 TCID50/0.1 g组织(IPNV-F1)、105.38 TCID50/0.1 g组织(IPNV-W1)和104.13 TCID50/0.1 g组织(IPNV-W2),攻毒后6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下降为103.43 TCID50/0.1 g组织(IPNV-F1)、104.50 TCID50/0.1 g组织(IPNV-W1)和103.21 TCID50/0.1 g组织(IPNV-W2).研究表明,该发病养殖场同时存在基因组Ⅰ型和Ⅴ型的IPNV,本研究首次从同一养殖场分离到两种基因型的IPNV,可为中国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养殖虹鳟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减少鱼药的应用、增强其免疫力、提高经济效益,是目前虹鳟养殖研究的热点。文章从饲料添加剂的主要功能角度出发,按照品质提升、免疫增强、促生长等类别,对国内外虹鳟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添加红枣提取物对促进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机体健康的可能性,选取体长为7.2~8.4 cm的健康虹鳟,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分别投喂红枣提取物添加量为0%(对照组)、0.25%、0.50%和1.00%的等氮等脂饲料,饲养56 d,养殖结束后测定12项血清生化指标和头肾的6个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含量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出现极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在0.50%和1.00%组极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也在0.50%和1.00%组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变化;总蛋白(TP)和白介素6(IL-6)含量在0.25%组出现显著增加;溶菌酶(LZM)活性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50%组极显著增加;补体4(C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在0.25%和0.50%组均极显著增加。在头肾中,与对照组相比,SOD、白介素1β(IL-1β)和补体3(C3)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均为显著或极显著上调;Factor H基因表达量在0.50%组显著上调;过氧化氢酶(CAT)和LZM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仅出现差异不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在虹鳟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红枣提取物,可以起到促进肾功能,保护肝脏和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安全有效地提高虹鳟苗种成活率,应用1种生物制剂——抗菌肽对虹鳟苗种进行浸泡处理。通过比较苗种成活率,检测SOD、ALP、CAT、IL、IFN、TNF等6种免疫相关酶表达量,采用扫描电镜检测苗种体表细菌情况,确定抗菌肽浸泡对虹鳟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自破膜期开始,用40%抗菌肽浸泡10次,试验组6种免疫相关酶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苗种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对照组苗种的成活率则低于30%。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仔鱼体表细菌数量显著减少。试验结果表明,用抗菌肽浸泡法能显著提高虹鳟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贵阳市乌当区景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冷水鱼养殖基地流水养殖的虹鳟含肉率及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与常见的一些养殖鱼类进行比较分析.虹鳟的含肉率达68.69%,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8.91%,粗蛋白质含量为17.47%,粗脂肪含量为2.76%,灰分含量为1.98%.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8)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鲑鳟鱼类养殖的重要病原,具有传播快、发病急等特点,主要损伤鱼类的造血器官,因此称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其临床症状、病理损伤、流行规律、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础饲料中预添加不同水平牛磺酸对慢性热应激条件下虹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牛磺酸在虹鳟抗热应激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挑选平均体重(203.26±2.01)g的虹鳟450尾,分成3组,分别在18℃条件下预先投喂不同水平牛磺酸(0、600.0、1 200.0 mg/kg)饲料,饲养30 d后,对虹鳟进行慢性热应激(24、25℃)处理,研究基础饲料中预添加不同水平牛磺酸对热应激虹鳟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热应激条件下,虹鳟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其中1 200.0 mg/kg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②热应激条件下,虹鳟血清中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600.0 mg/kg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③热应激条件下,虹鳟血清中溶菌酶(LZM)活性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且25℃虹鳟血清中LZM活性显著低于24℃(P<0.05);虹鳟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25℃虹鳟血清中AST活性显著高于24℃(P<0.05)。因此,热应激条件下,预添加1 200.0 mg/kg牛磺酸组虹鳟抗氧化能力、部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抗损伤能力均高于未添加组,说明牛磺酸可作为虹鳟抗热应激的备选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纳米锌及纳米锌多糖复合体对虹鳟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120.0±3.0) g的虹鳟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按1μL/g进行尾部肌肉注射纳米锌及纳米锌多糖复合体溶液,含量分别为1000、3000 mg/kg,试验周期为10 d。试验结果显示,纳米锌及纳米锌多糖复合体可不同程度提高虹鳟特定生长率(P>0.05)。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虹鳟血液NBT阳性细胞数量百分比在第3 d最高,达22.3%(P<0.05);3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白细胞吞噬能力在第6 d最强(P<0.05)。3000 mg/kg纳米锌组虹鳟血清杀菌能力第3 d最高(19.4%),而3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血清杀菌能力第6 d最高,达32.43%(P<0.05)。第3 d,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过氧化氢酶活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分别为26.39、43.38 U/mL (P<0.05);第6 d,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9.91 U/mL、201.4 U/L(P<0.05),微量丙二醛浓度最低,为3.19 nmol/mL。试验结束后通过杀鲑气单胞菌攻毒感染,7 d内观察虹鳟累积死亡率,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累积死亡率仅30%。由试验结果可知,纳米锌和纳米锌多糖复合体均能对虹鳟免疫功能产生促进作用,以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特种冷水鱼虹鳟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特种冷水鱼虹鳟人工养殖历史、市场需求、生活习性、人工养殖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开展养殖试验,总结了虹鳟养殖技术,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议,以期为虹鳟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雄性三倍体虹鳟(Oncorhyncus mykiss)可以发育至生理成熟并表现出较强的雄性副性征,性腺发育基本正常;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几乎不发育,并且存在着类雄性化的发育趋势.本研究拟通过对虹鳟杂交胚胎(2n♀×3n♂)发育状况及其DNA倍性的分析,进而确认三倍体虹鳟是否具有与二倍体虹鳟类似的生育能力并分析其原因.选取经两个世代家系选育的虹鳟优良品系二倍体雌性虹鳟作为母本,以热休克方法人工诱导的优质雄性三倍体虹鳟为父本,常规人工采集精卵授精,获得三倍体雄性与二倍体雌性杂交胚胎,观察杂交胚胎的发育进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胚胎的DNA含量,进而与二倍体雌雄交配获得的胚胎对照确定杂交胚胎的倍性.结果表明,杂交胚胎的受精率、发眼率和孵化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杂交胚胎多数在发眼期之前死亡,破膜的胚胎在仔鱼期上浮前全部死亡.杂交胚胎的DNA含量分布范围较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水平,接近84%的胚胎的DNA含量介于二倍体与三倍体之间,约为对照组DNA含量的2.5倍;约有16%的胚胎的DNA含量在三倍体和四倍体之间.本研究认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化可能会引起杂交胚胎细胞核质不相容,进而导致基因表达调控紊乱,从而使杂交胚胎不能正常发育,无法完成由母体卵黄供给的内源营养向外源营养的转换,成为导致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大量死亡,以及杂交仔鱼在破膜之后开始进食之前全部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