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2篇
  4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空秆小穗现象,影响产量提高。玉米出现空杆小穗现象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品种本身遗传特性和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反应敏感造成空杆小穗。总体看玉米空杆小穗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结果,每一个条件影响都不是孤立的。本文从玉米产生空杆、小穗的内外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了解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表型观察与室内考种试验,对自然发病状态下的4个常规粳稻品种(系)和粳稻恢复系 R161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不同水稻品种(系)被侵染后的症状存在差异,常规粳稻宁1707、宁1818、镇稻88和南粳9108被侵染后表现"干尖"和"小穗头"症状,粳稻恢复系R161只表现"干尖",不表现"小穗头"症状,且"干尖"的位置不同,分别位于剑叶叶尖,整片剑叶及倒二叶。供试材料被水稻干尖线虫侵染后均能抽穗,但是株高、穗长、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R161被干尖线虫侵染后,不同发病部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整片剑叶干枯扭曲的稻穗受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我国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危害规律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激素培养基对小麦×玉米杂种幼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4-D浸穗法结合低浓度激素培养进行小穗培养,可以明显改善小麦和玉米杂交种颖果、幼胚及胚乳的发育状况,得胚率由2.1%提高到12.0%;同时表明低浓度激素对杂种发育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但2,4-D和GA优于KT。  相似文献   
4.
孕穗期低温冷害主要表现为麦穗抽出后整穗或一段穗失绿发黄或变白,小穗生长发育停止。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富复粒高粱种质资源,研究复粒基因的遗传规律,探讨复粒高粱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采用自育复粒高粱不育系3份与综合性状优良的单粒高粱恢复系4份分别进行杂交,调查统计F_1、F_2复粒性状,进行复粒遗传规律分析并观察复粒高粱小穗结构。结果表明,复粒性状为显性,由1对基因控制。观察到复粒高粱小穗雌蕊、雄蕊数多,存在多浆片、多护颖、多子粒的现象;从复粒高粱的育种目标看,72B·DORADOA_2具有较高的复粒率,千粒重适中,可能是优良的复粒高粱亲本系。  相似文献   
6.
双粒高粱无柄小穗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粒高粱TW960的无柄小穗有上位和下位两朵安全小花,上位花有3枚雄蕊和1枚雌蕊,下位花有2或3枚雄蕊和1枚雌蕊,存在一定的退化现象,95%的小穗形成双粒子粒,而普通高粱无柄小穗上位花为完全花,下位花完全退化,只形成单粒子粒。  相似文献   
7.
 以籼稻保持系珍汕97B和粳稻保持系辽91B为亲本,构建了一个包含176个单株的F2群体及123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在3种环境下联合检测控制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QTL。共检测到3个控制花粉育性的主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QTL(qPF3、qPF5和qPF6)和4个控制小穗育性的主效应QTL(qSF3、qSF5、qSF6和qSF8),其中qPF5与qSF5、qPF6与qSF6均为同一个QTL,为重要的育性QTL。另外,检测到3对花粉育性和4对小穗育性QTL间互作,说明上位性效应对籼粳杂交后代的育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199-10201
[目的]选育粳型亲籼系。[方法]选用6个籼稻、6个粳稻和6个广亲和测验种,以F,代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指标,测定了5个待测粳型亲籼系的亲籼性。[结果]待测粳型亲籼系G2123、G2417、G2410和G3005亲籼、不亲粳,为特异亲籼系;G2615不亲籼,也不亲粳,为不亲和系。同时探讨了粳型亲籼系亲籼性测定时的测验种、育性指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测定方法,分析了G2417高亲籼性的原因。[结论]G2417自交结实率(小穗育性)95.1%,与6个籼稻测验种杂交的F,代平均结实率(小穗育性)94.9%,是个亲籼性极好、综合性状优良的亲籼系。  相似文献   
9.
水稻顶小穗双粒突变体TS是花发育研究中重要的突变类型。该突变体在枝梗分化期的苞原基分化期和第1次枝梗原基分化期,TS幼穗和野生型幼穗的分化没有差异;而从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开始,两者枝梗顶端幼穗分化差异越来越明显,抽穗时可见二次枝梗顶端穗轴上着生小穗为双粒。对TS进行遗传分析,该突变体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经过簇生测定发现:TS突变体多数表现为Ⅱ级簇生,簇生穗大多集中发生在二次枝梗上。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在江苏、安徽等省大面积发生的水稻小粒穗现象进行了症状描述、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有关预防小粒穗发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