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学生党建一直是党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利用儒家思想中的文化资源,为解决学生党建问题提供文化支撑,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为解决高校学生党建问题提供方法。通过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与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相结合,最终发掘利用儒家思想促进高校学生党建的现实途径:端正思想认识,重视儒家文化;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推进创新,增强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2.
"礼治"、"德治"、"人治"等法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内核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稳固江山社稷的基本手段。儒家法思想视宗法伦理、道德形态、贤人意志优先于法律公正性、平等性,与现代法治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从权益保护、德法并重、依法行政等法治理念来看,儒家法思想在诸多方面又与现代法治不谋而合。因此,如何批判性地吸收儒家法思想中的精华,将其融入现代法治建设当中,是新时代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需要考量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安定有序。产生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先秦儒家思想中,包含有许多合理、有益的农业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今我国处理好农业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儒家文化中"慎"是一种美德,并保障着道德的实现。本文以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经典文献为资源,梳理出"慎"德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并指出传统"慎"德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体的自我完善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文明的提高和维护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付开镜 《农业考古》2012,(6):249-253
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家犬行为记述是中国家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家犬行为记述的儒家化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集中出现。这种记述是人们在养犬过程中,通过观察而产生的一种对犬的特性深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很多人热衷于国学,许多大领导、亿万富翁放弃工作去研读儒家哲学,因为儒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如果将儒家文化最简单地概括,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什么是道?道分天道和人道,天道是哲学意义上的道,世界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古代中国人文史不分,文哲不分,文学家就是哲学家、也是史学家。  相似文献   
7.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主要思想之一,意为内具圣人的才德,对外成就帝王之业,一直以来都是儒家学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就连道家的庄子也在《庄子·天下》中写道:“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道即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8.
中华上下5000年的文明积淀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文化,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其中,儒家审美观也对我国传统园林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儒家的"比德"、"中和"以及"生态"等自然审美观对我国传统园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现代新中式园林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化产生的影响历来就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朝历代的人都尝试着用儒家或道家的思想来诠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感悟和理解.这样也就形成了儒释道相互融合,又互相冲突的长久局面.这个文化特点尤其在唐人传奇小说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作为唐传奇巅峰之作的<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正是在儒道两种思想的相互冲突中表现了唐人对历史、人生之短暂虚幻的无可奈何以及对新的出路的努力寻索.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