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0篇 |
完全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97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88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08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将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来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并将粮食产量的波动周期与国家粮食政策和自然灾害结合起来,定性分析了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利用国际市场的贸易机制、保持粮食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健全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1978年以来湖北省粮食生产波动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摘要 以1978~2001年湖北省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24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所经历的阶段,总结出湖北省粮食总产波动属于古典型波动的基本特征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荷斯坦牛发情周期中孕酮、雌二醇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50头中国荷斯坦牛产后90d乳中孕酮、雌二醇的含量,累计采集乳样1642个。结果表明:发情周期中孕酮变化特征可用参数来描述,①孕酮的最高水平(2.08ng·mL-1);②孕酮含量上升期的持续时间约15d;③孕酮含量维持在高峰期的时间约3d;④孕酮含量下降的速度为0.54ng·d-1。而雌二醇在发情时达到高峰,其峰值是69pg。发情前后雌二醇水平在40pg左右,波动较小。产后孕酮及雌二醇含量均迅速下降。孕酮在产后1d下降至较低水平,直到产后17d又开始上升,说明有些牛此时卵巢已开始活动。雌二醇在产后2d下降至较低水平,直至产后23d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波动。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户生猪散养与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波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猪农户散养资源投入机会成本极低,因此其生产目的主要是自给性要素利用而非盈利。这种饲养方式加剧了供给对价格反应的迟滞性和价格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8.
粮食产量预测的因子处理和建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粮食产量统计预测法模型的基本模式:y=yt yw △y出发介绍了粮食产量预测因子的选择,因子相关和平稳性检验,因子膨化和线性化处理,趋势因子和趋势产量的分离,趋势产量的模拟,趋势产量的外延,波动产量的预测,预测误差的修正,多个预测结果的综合集成的主要数学模型、算法及其部分推导过程。文中所涉及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均经过实际应用检验证明其行之有效,这些数学模型和算法对其它预测问题亦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总体态势、区域态势、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平抑波动的有关建议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