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雅安市名山区目前已经种植茶叶2.67万hm~2,是全省绿茶种植第一县。茶叶年产值达到30多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70%,茶叶种植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17年以来选择在比较典型产茶区开展增施有机肥(沼渣沼液)田间试验,并采集茶叶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分析增施有机肥后茶叶品质的变化,为全省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雅安市名山区目前已经种植茶叶2.67万hm^2,是全省绿茶种植第一县。茶叶年产值达到30多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70%,茶叶种植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17年以来,笔者选择在全区比较典型区域开展茶园增施有机肥田间试验,并采集茶叶进行测试分析,检验增施有机肥后茶叶品质的变化,为全省果蔬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致病力差异,以33株不同类群的玉米纹枯病菌为研究对象,通过苗期和成株期的人工接种,对玉米品种川单13进行纹枯病菌菌株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融合群的丝核菌对玉米的致病力差异明显,同一融合群内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AG1-ⅠA对玉米致病力最强。用AG1-ⅠA、AG4-HGI、AG2-2ⅢB、WAG-Z 4个不同融合群的菌株对23个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用AG1-ⅠA的菌株进行玉米品种抗性鉴定时,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表现高感的品种1份,占比为4.35%;感病的品种6份,占比为26.09%;中抗的品种11份,占比为47.82%;抗病的品种5份,占比为21.74%;无高抗品种。用其他融合群进行接种,品种抗性仅个别为抗病品种,绝大部分为高抗品种,无法鉴定出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6.
积极发掘新的玉米矮秆资源并进行研究和利用,有利于玉米矮化育种。对比研究了矮秆突变体K125d和同源自交系K211之间的形态差异,通过与7个不同株高自交系配制正反交F_1,回交B_1、B_2和自交F_2群体,分析突变体K125d矮秆性状的遗传模式,其矮秆基因定位用BSA-SSR标记法。结果表明,与K211相比,K125d的生育期极显著增长,株高极显著降低;叶片重叠密集,叶数和叶宽极显著增加,叶片夹角极显著降低。所有群体在2个不同生态点试验结果一致,正反交F_1均为高秆;7个B_1群体和F_2群体株高分离比例分别符合1∶1和3∶1;除K123d外,6个B_2群体均为高秆,表明突变体K125d的株高由1对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d125。以(K125d×K236)F_2为定位群体,将基因d125定位于1号染色体SSR标记umc2569和umc1278之间,其距离为6.6,5.1 cM。以br2基因模型GRMZM2G315375克隆d125发现,d125在模型第1 651个碱基处有一个9 bp片段插入,在第6 438碱基处有一个232 bp片段缺失,缺失导致移码突变,造成功能位点缺失可能是导致转运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牛羊肉等优质畜产品的生产供给缺口较大,主要制约因素是优质粗饲料的供给保障能力不足。青贮全株玉米是被国内外生产实践证明的优质粗饲料资源,较易种植,营养价值较高,在牛羊等草食家畜粗饲料的供应上占有重要地位。“全株玉米青贮”指的是在玉米蜡熟期时将带果穗的整株玉米切短破碎,压实封窖,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制成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8.
我国玉米产量多年増产,致使库存压力增大,但是国内优质牧草资源缺口却在不断扩大,总体表现为农业増产不增收趋于常态,农业生产供给结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国家实施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以实施“粮改饲”结构调整为重点的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促进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东饲料》2021,30(9)
鸡由于自身的生理结构使得其容易发生热应激情况,而营养调控可以缓解热应激症状,改善高温情况下鸡的生产性能。本文从饲料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水平调整、电解质平衡、相关维生素补充、相关微量矿物元素(锌、铬、硒)、抗热应激的添加剂(γ-氨基丁酸、甜菜碱、酸化剂、微生态制剂)以及中兽药应用等方面缓解热应激营养措施进行简要总结,供养殖生产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季土壤矿质态氮淋失特征及产量变化,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分别用N0、N90、N180、N270、N360表示),采用地下淋溶原位监测的方法,测定了玉米生育期间的土壤氮素淋失动态、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 表明:硝态氮(NO-3-N)是春玉米季旱地土壤矿质态氮淋失的主要形态,占总淋失量的90%~91%;施用基肥和苗期追肥后1~3周出现氮素淋失高峰,是防控氮素淋失的关键时期;随施氮量增加,矿质态氮淋失量呈指数上升趋势,表现为N360(70.46 kg·hm-2)>N270(39.65 kg·hm-2)>N180(26.33 kg·hm-2)>N90(18.55 kg·hm-2)>N0(6.54 kg·hm-2),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氮肥表观淋失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在N180处理下,淋失率最低,为10.99%,较N270、N360处理分别降低1.27、6.76个百分点;玉米籽粒产量先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施氮超过180 kg·hm-2后进入平台期,N180处理下氮肥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较其他处理增加14.50~27.7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该研究区域春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既能稳产也能保肥,同时土壤的氮素淋失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