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荆半夏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及消毒方法对内生菌的影响,并系统地研究了外植体及细胞分裂素对类原球茎诱导的影响、类原球茎向种茎转化的方法,以期为提升半夏类原球茎途径组培快繁效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叶片未展开时叶柄作外植体,内生菌污染较少,诱导类原球茎效果好。外植体用升汞浸泡前用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3 min有助于降低内生菌污染率。幼嫩的叶柄在培养基MS+TDZ 0.5~1.0mg·L~(-1)上能较好地形成类原球茎。类原球茎在组培过程中形成根和叶柄后移栽较好,类原球茎在培养基1/3MS+6-BA 0.5mg·L~(-1)+NAA 0.1mg·L~(-1)上能较好形成丛生苗,丛生苗移栽后可形成小块茎。  相似文献   
2.
柱花草是世界热区重要的绿肥与牧草兼用的豆科作物。作为豆科绿肥,磷含量是影响绿肥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对134份柱花草绿肥种质的磷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34份柱花草绿肥种质有133份种质磷含量在0.3%以下,这些柱花草的磷含量达到四级有机肥磷含量标准,仅有1份柱花草种质的磷含量高于0.3%,其磷含量达到三级有机肥磷含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自然植被转变为农业用地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森林或草地转换为农田的面积逐年增加,但其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周转特征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阐明藏东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可为该地区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藏东南地区长期耕作的农田(50年以上)及毗邻的自然森林和草地土壤,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技术以及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分析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数量、碳含量的差异,探究不同有机碳组分周转差异及其对农田耕作的响应规律。【结果】农田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39.4±2.0) Mg C·hm~(-2),比自然森林的(81.5±8.5)Mg C·hm~(-2)和草地的(71.4±7.3)Mg C·hm~(-2)分别降低了约52%和45%。农田耕作导致粗颗粒有机质(cPOM)数量相对于自然植被降低了63.4%—70.8%,微团聚体(μagg)和黏粉粒(dSilt+Clay)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0.0%—25.9%和65.7%—86.2%。农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森林和草地土壤相比降低了51.7%—58.1%,其中不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化学稳定性有机碳库分别降低79.8%—86.3%、72.4%—73.1%、32.4%—39.8%,且与总有机碳的变化显著正相关,但化学稳定性有机碳库没有显著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导致不同有机碳组分的C/N值和δ~(13)C值差异明显。农田土壤cPOM组分的C/N值(10.0±0.5)显著低于森林(13.5±0.4),而δ~(13)C值(-21.6±0.5)‰则显著高于森林土壤(-23.6±0.4)‰。微团聚体保护的颗粒有机质(iPOM)和难酸解组分(NH-dSilt+Caly和NH-μSilt+Clay)具有较低的δ~(13)C值(-25.3‰—-27.2‰),并且其C/N在农田土壤为8.4—9.4,显著低于森林土壤(13.5—15.9)。【结论】藏东南地区长期耕作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相比于自然植被降低了约50%。农业耕作显著加速了不稳定颗粒有机质的周转,减少了稳定性有机碳组分如微团聚体保护的有机碳组分的形成,是导致土壤有机碳库明显下降的关键原因。因此,为有效降低农业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负面影响,免耕和保护性耕作或可成为藏东南农耕区固碳增汇、维持该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坦桑尼亚腰果主产区对腰果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为害腰果的病害12种,害虫24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叶果回枯病和炭疽病,主要害虫有棉角盲蝽和安氏角盲蝽。还对坦桑尼亚主要腰果病虫害防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肥对香水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水菠萝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采用施肥枪施肥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施用水平对香水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 a的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增施氮、磷肥能提高香水菠萝单果重和产量,过量施用钾肥有降低香水菠萝产量的可能;各施肥处理比农民传统施肥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以处理N3P3K2的增产效果最好,2 a增产率分别为24.71%和11.67%。适量增施氮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菠萝果实Vc含量,磷、钾肥对菠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掌品种‘Dakota’各部位N、P、K和Ca含量与平衡比例的分析,确定了一年生和二年生植株大量元素诊断的采样部位分别为新近成熟叶片与新叶片。对红掌各部位营养元素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可通过一定系数将营养诊断测定结果统一为全株含量,消除各部位与全株间元素含量存在的差异。一年生植株的新近成熟叶片N、P、K和Ca系数分别为1.828、1.689、1.437和2.505,二年生的为1.339、1.282、1.282和0.676。  相似文献   
7.
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shikimic acid/quinic acid hydroxy cinnamyl transferase,简称HCT)是辣椒素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的限速酶,其催化的产物对茄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为了探清HCT在茄科植物基因组中的状况,重点考察了其在茄科植物基因组中的分布,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对HCT基因进行全面的鉴定,共获得拟南芥、烟草、番茄和辣椒的13条基因序列。其次,构建了HCT在茄科植物中的系统发育树,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的分析。结果揭示了茄科植物中HCT基因的亲缘关系;HCT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域高度保守,该保守性体现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上。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茄科植物中的HCT基因的酶学及生理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陆稻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以24个云南陆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反复干旱存活率作为标准,分析各测定指标与抗旱性的相关关系并对供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心叶下倒1叶长、心叶下倒2叶长、心叶下倒2叶宽、根干重和根冠比等5个形态指标的相对值与反复干旱存活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的形态指标。以反复干旱存活率为因变量,5个综合指标为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对24个供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预测,其结果与芽期抗旱鉴定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种子在不同温度胁迫环境下的萌发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上升,柱花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确定柱花草萌芽的最适昼夜温度为30℃/20℃, 光照周期8 h /16 h。在同一温度下,发芽率的大小依次为热研18号>热研20号>热研2号>热研5号柱花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鸟巢蕨嫩叶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与西芹、韭菜、生菜等7种对照栽培蔬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鸟巢蕨中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粗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样品鲜重的2.82%、2.59%、1.56%、1.16%和1.21%.鸟巢蕨含有18种氨基酸,接近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标准;鸟巢蕨的p-胡萝卜素含量为10.4 μg/g;维生素A含量为9.9 μg/g,维生素B含量为0.7μg/g;维生素C含量为791.2 μg/g.鸟巢蕨的矿质元素含量丰富,P和K含量分别为860、4 921μg/g,微量元素Zn含量为5 μg/g,Mn含量为9.9 μg/g,Cu含量为19.1 μg/g.鸟巢蕨的营养价值在多方面均优于7种对照蔬菜.鸟巢蕨是一种符合现代营养学对健康食品要求的药食同源的功能性野生蔬菜.本研究为鸟巢蕨作为野生蔬菜栽培利用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