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文章简述了外来种Xanthostemon youngii C.White&Francis的引种概况,重点探讨了该植物中文命名的依据,认为不宜称为年青蒲桃,而应称为扬格红蕊黄蕊木。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转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明  杨柳  庄红波  吕奂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44-13645,13648
提出了环境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发生转化的2种途径,探讨了影响此转化过程的环境条件,包括pH、氧化还原电位和吸附质表面的键合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根据柑橙橘柚类水果的生物学特性,论述了专业贮藏该类水果的冷库在温度、湿度和通风调控、杀菌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指出了果实采前病害防治的重要性、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判定方法以及果品采后常用保鲜杀菌药剂的使用方法,提出贮藏冷库管理、果品品质预测分析和及时处理要点,以最大限度地防范与降低该类果品的贮藏风险。  相似文献   
4.
6种杀菌剂对香蕉采后炭疽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东  陈雪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67-8568
[目的]测定6种杀菌剂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香蕉炭疽菌的平板抑制率;同时配制终浓度为5、10、50、100、200mg/L施保功进行药效试验。[结果]在PSA平板中,施保克、施保功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可达到100%,好生灵的抑制效果最差。施保功浓度梯度防治效果检验中,施保功浓度为200mg/L时,防治效果就可达到100%。[结论]施保功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使用浓度为100-200mg/L。  相似文献   
5.
石礼盛 《广东园林》2009,31(5):14-17
以三峡截流纪念园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介绍其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景观设计的做法,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不仅能表达废旧材料所代表的特定文化含义,更体现了一种循环经济思想。希望为大家解决工程废旧材料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深圳红火蚁蚁巢密度、社会型研究及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深圳红火蚁生境类型与蚁巢密度的关系,社会型的鉴别以及应用茚虫威对多后型和单后型、多后型共存地区的防治效果。红火蚁的蚁巢密度(巢/100 m2)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在所调查的5类生境中,待建地的蚁巢密度最高,为3.81巢/100 m2,公路边的次之,为2.95巢/100 m2,城市绿地的最低,为0.63巢/100 m2。应用多元PCR技术对6个行政区社会型进行鉴别的结果表明,福田、龙岗、南山区为多后型与单后型共存,单后型与多后型的比仅为1∶(3~4)。罗湖、宝安、盐田3区全部为多后型;多后型地区的蚁巢密度(2.2巢/100 m2)比单后型地区(1.9巢/100 m2)的为高,但没有显著差异;应用茚虫威进行防治60 d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多后型地区的防治效果(97.8%)比单后型地区(96.7%)的要好,但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文对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快繁技术,经多年研究培育而成铁皮石斛新品种‘雁吹雪3号’。该品种生长势强、植株整齐、直立丛生,成龄苗平均株高25.5 cm,最高可达30 cm,平均茎粗0.6 cm。石斛多糖含量为57.5%,甘露糖含量32.6%,二者均高于对照。广东省多点多批测产结果显示,二年生植株年均每公顷产鲜茎6 165 kg。抗病性较强,耐热、耐寒性比对照增强,经广东省多点多批比较种植试验,综合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纤维丝补强土技术,将河道底泥作为河道生态护岸的原料,可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处置及河道护岸的生态化。选取锚杆粗细程度、锚杆安插密度及纤维丝添加量3项指标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组合,通过自主研发的剪切拉力运动模型对纤维丝底泥补强结构进行剪切拉力试验,研究多因素耦合作用对底泥补强结构抗剪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项因素从不同方面对底泥补强结构的抗剪性能起到了加强作用,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抗剪强度达到最大的组合为锚杆粗10 mm+锚杆数3根+加丝量1.3 kg/m^3。试验结果可为边坡稳定性计算及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复杂结构土壤的抗剪试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镉(Cd)浓度(0,10,25,50 mg/kg)下,刈割次数(1次,2次,3次)对紫花苜蓿生长和Cd累积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结果发现,多次刈割提高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生长速率,促进了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累积,3次刈割下地上部平均生长速率可达61.6 mg/(株·d),但3次刈割显著抑制了根系的生长(P<0.05)。生长季内2次和3次刈割可以促进根系Cd吸收,增加地上部分Cd累积量,进而提高紫花苜蓿Cd富集量,单株最大镉积累量出现在25 mg/kg Cd浓度的2次刈割处理中,达到75.98 μg/株。同时,2次或3次刈割会降低紫花苜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改善紫花苜蓿在Cd胁迫下的生理状况。综合分析表明,当土壤Cd浓度不高于25 mg/kg时,紫花苜蓿生长季内2次刈割可以提高Cd污染土壤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0.
林楚燕  刘雷 《广东园林》2008,30(5):34-36
通过对青岛石老人生态旅游区的植被改造规划的分析,探讨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从生态旅游区的整体色彩效果出发,考虑背景色彩,着重应用原有的绿色基调,调配点缀不同的植物及色彩变化,营造丰富多彩和富于变化的植物色彩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