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利用产黄青霉培养液的上清液生物合成纳米银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投射电镜研究硝酸银起始浓度、pH值、光照和微波辐照等条件对合成反应速率及合成纳米银粒径的影响。[结果]硝酸银的最佳起始浓度为2 mmol/L;随着反应体系pH值的升高,反应速率随之加快,合成纳米银粒子的粒径变小;光照和微波辐照均能有效促进纳米银的合成。[结论]该研究为实现纳米银的可控合成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小球藻的高密度培养及开发高附加值代谢产物提供基础参数。[方法]从细胞生长、营养物质吸收、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研究小球藻自养、异养和混养特性。[结果]在异养和混养条件下小球藻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大生物量分别是自养时的3.2、4.0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生长状态相对应;在不同营养方式下细胞组分存在差别,在异养和混养条件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但总脂含量增加;与自养相比,异养和混养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激发能在2个光合系统间的分配比PSII/PSI降低。[结论]混合培养在高密度高油脂含率小球藻培养方面具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60Coγ射线辐照选育阿维链霉菌,筛选B1a产量提高的突变菌株。[方法]用60Coγ射线作为诱变源,在辐照剂量200~1 600 Gy、剂量率10 Gy/min的条件下对一株未经任何诱变的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菌株Av2进行了诱变改良;对该菌株的致死率、突变率、菌落形态变化与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中初筛采用抑菌圈法,复筛采用摇瓶培养发酵,阿维菌素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在800 Gy辐射剂量下得到了Av2-m212、Av2-m245和Av2-m286 3株高效突变菌,其Bla产量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6%、41%和46%,均属于皱缩型菌株。高于30%的正突变菌均在800 Gy辐射剂量下产生,该剂量点是致死率和正突变率趋于平稳的交叉点。辐照后皱缩型和火山型突变菌有正突变菌,其他形态菌株均为负突变。[结论]60Coγ射线在阿维菌素产生菌的诱变筛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枯草芽孢杆菌NCD-2致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100~2000Gy不同剂量γ射线辐射诱变,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得到辐射剂量与致死率和突变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致死率随着辐射剂量增大而升高,升高速度先快后慢,在1000Gy辐照剂量下致死率达到99.50%;突变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400~700Gy时产生的突变率高,均高于15%。辐射诱变的最佳条件为500Gy,平均致死率为77.71%,突变率为26.51%。[结论]为枯草芽孢杆菌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孟佑婷  刘桂君  杨素玲  包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9992-9993,10014
离子注入生物体诱变是人工诱变的新方法,利用其可以获得较高的突变率,扩大突变谱,从而为筛选优良的突变菌株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该研究综述了离子注入诱变微生物的机理、生物学效应和近年来该技术应用于农业微生物诱变改良的实例,同时分析了今后离子注入在农业微生物诱变育种工作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刘桂君  孟佑婷  杨素玲  包放  尚宏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198-22200,22273
[目的]研究^60C0γ射线对枯草芽孢杆菌NCD-2致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100~2000Gy不同剂量γ射线辐射诱变.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得到辐射剂量与致死率和突变率的关系曲线;致死率随着辐射剂量增大而升高,升高递度先快后慢,在1000Gy辐照剂量下致死率达到99.50%;突变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400~700Gy时产生的突变璋高,均高于15%。辐射诱变的最佳条件为500Gy,平均致死率为77.71%,突变率为26.51%。[结论]为枯草芽孢杆菌。Coγ射线辐射诱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纳米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催化、光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对细菌、酵母、真菌和放线菌合成纳米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对合成纳米银的微生物种类、合成方法、合成机制等进行了评述,并对纳米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浮选去除废水中铜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进行了复配,同时也将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另一种非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吐温80复配作为对照,分别讨论了这两种复配体系浮选去除废水中铜离子(Cu2 )的能力.实验中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C,复配体系/C,Cu2 (摩尔比)、离子强度(NaCl和NaNO,3)这些物理因素和动力学参数(浮选时间和通气量)对Cu2 去除率和富集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茶皂素复配体系浮选去除废水中Cu2 的效果比对照组的明显要好.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茶皂素复配比为0.8:0.2,C,复配体系/C,Cu2 =3:1,pH=8,通气量为0.2 L·min-1的条件下可以得到94.8%的最大去除率,泡沫浓缩液中铜的富集比最高达158.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Cu2 去除率明显降低.采用碱沉淀法回收泡沫浓缩液中的Cu2 ,回收率达到了86.4%.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离子束注入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对离子束注入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时间、稀释浓度、稀释溶剂和菌膜干燥时间;采用N+离子束注入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N+离子束注入样品前处理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20~24 h,利用无菌水将菌液稀释到106个/ml,菌膜干燥时间为0~60 min;离子束注入诱变的最佳条件为:注入能量30 kev,剂量为2×1014~4×1014ions/cm2,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为8.43%~26.71%,突变率为3.50%~5.4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生防菌的辐射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离子束注入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对离子束注入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时间、稀释浓度、稀释溶剂和菌膜干燥时间;采用N+离子束注入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N+离子束注入样品前处理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20~24h,利用无菌水将菌液稀释到106个/ml,菌膜干燥时间为0~60min;离子束注入诱变的最佳条件为:注入能量30kev,剂量为2.0×1014~4.0×1014ions/cm2,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为8.43%~26.71%,突变率为3.50%~5.4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生防菌的辐射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