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0篇
农学   5篇
  20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了厦门市岛内5所城市公园的地被植物应用情况,统计了不同地被植物的应用频率及应用状况,分析了各公园地被植物的景观特色,以及调查中出现的应用效果较好的地被植物,为厦门市园林绿化地被植物的选择和配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述了外来种Xanthostemon youngii C.White&Francis的引种概况,重点探讨了该植物中文命名的依据,认为不宜称为年青蒲桃,而应称为扬格红蕊黄蕊木。  相似文献   
3.
影响盐碱土持续利用主要环境因子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在山东禹城市多年土壤肥、水、盐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引黄灌区影响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演变,认为主要环境因子演变经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以前,以水利工程排水抗涝、改良盐碱土为主,配合土壤培肥和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是改良土壤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第二阶段,1985年以来,主要问题是防御土壤返盐,巩固改良盐碱土壤的效果,土壤耕作是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抑制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有效措施,持续利用盐碱土的关键是加强土壤培肥和种植。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鲴苗种培育从卵黄苗培育开始,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卵黄苗以枝角类为开口饵料,以后逐渐增加投喂罗氏沼虾仔虾料,鱼苗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鱼种培育用出膜10-15天,全长2.0cm的鱼苗,按7742尾/亩,10551尾/亩,14981尾/亩三种密度放养,投喂粗蛋白含量32%以上的配合饲料,经99-133天的培育,分别获得43.7克/尾、18.8克/尾、10.9克/尾三种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5.
在3个面积1亩以下的试验池内,按密度为51-75kg/亩、性比1:1酸对放养3.5kg/尾的亲鱼,使用自己配制粗蛋折含量38%的饲料强化培育,设置产卵巢,流水刺激诱导产卵,结果产卵顺利,平均产卵率42.9%,最高为66.7%。采用改进的孵化缸对卵块孵化,平均孵化率88.9%。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安全、高效、稳定的产量和有效成分是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目标。以灯盏花为研究对象,研究有机肥、无机肥、微生物肥配施条件下灯盏花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为灯盏花的高产、优质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施肥模式有5种:不施任何肥料对照(CK)、菌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1)、无机肥(处理2)、菌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3)、有机肥(处理4)。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灯盏花出苗率、株高、叶片数、叶面积、SPAD值、鲜重、干重、灯盏乙素、总黄酮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灯盏花种子细小,施肥有利于提高出苗率,与单施肥料相比,菌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3)和菌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1),提供了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消毒作用,种子萌发率较高。处理3和处理4的SPAD值虽然与处理1和处理2相比较低,但过高的SPAD会使灯盏花对光强发生趋异适应,可以预计处理3的植株所含的叶绿素值更接近其居群原生环境光照条件下所需的SPAD值。不同处理对鲜重、干重、有效成分的影响表现为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2对照(CK),说明有机肥对于灯盏花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有重要作用,而菌肥的添加对有机肥的肥效起放大作用,或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矿质养分的活化,增强了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深圳梧桐山风景区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路线、典型植物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梧桐山山地常绿阔叶林9个主要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梧桐山植被保护完好,群落平均高度集中在7~13m,郁闭度为0.80~0.95;结构分化明显,优势种突出,乔木层以黧蒴、短序润楠、浙江润楠、红楠、枫香、鸭脚木、亮叶冬青为主,下木层主要有华鼠刺、银柴、降真香、毛棉杜鹃和九节等.乔灌层植物丰富,但草本层植物种类少,覆盖率低;群落外貌春季变化明显,夏秋冬常绿,景观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牡荆等6种乡土植物的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6000模拟胁迫方法,以1/2 Hoagland's营养液[9]添加PEG6000(5%、10%、20%)制成胁迫溶液,不添加PEG6000的1/2 Hoagland's营养液为对照,对华南边坡常见的野生灌木茅梅(Rubus parvifolius)、地桃花(Urena lobata)、牛茄子(So Lanum surattense)、黄花稔(Sida acuta)、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和空心泡(Rubus rosaefolius)等乡土植物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各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探讨各物种在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物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胁迫程度加剧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成倍累积,以出现高峰的时间越迟,增幅越小越抗旱。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得出,6种灌木抗旱性强弱依次排序为:牡荆黄花稔茅梅地桃花空心泡牛茄子。  相似文献   
9.
采用棉叶膏桐(Jatropha gossypiifolia L.)与青葙(Celosia argentea L.)进行套种,在植物种植2、3个月时施加组配活化剂,研究组配活化剂和套种处理对青葙生长和提取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组配活化剂可以促进青葙生长,但与棉叶膏桐套种处理时,套种影响了青葙生长。向土壤中施加组配活化剂可以明显促进青葙富集土壤中的Zn、Pb、Mn,青葙提取土壤中的Zn、Pb、Mn能力也明显增强,种植4个月后,青葙+活化剂处理青葙地上部提取Zn、Pb、Mn量较单种青葙处理分别增加59.74%、48.95%、76.16%,但与棉叶膏桐套种,青葙地上部提取Zn、Pb、Mn量下降,较青葙+活化剂处理分别降低50.05%、55.04%、51.44%。土壤中施加活化剂可增强青葙去除土壤Zn、Pb、Mn,但与棉叶膏桐套种影响了重金属去除率,修复时青葙不适合与棉叶膏桐套种。  相似文献   
10.
对蕨类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水体净化和边坡修复的优势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展望了未来蕨类植物应用于生态修复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