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杀菌剂,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 对毒力较好的药剂开展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药剂中, 70%丙森锌WP?325 g/L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23%醚菌·氟环唑SC?50%福美双WP?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不同浓度处理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 最高可达100%; 各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 325 g/L苯甲·嘧菌酯SC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最高, EC50为0.000 1 μg/mL; 毒力较高的药剂有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50%咪鲜胺锰盐WP?70%丙森锌WP?50%福美双WP?9%吡唑醚菌酯CS?30%苯甲·丙环唑E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250 g/L嘧菌酯SC, EC50为0.017 1~2.027 0 μg/mL; 15%井冈霉素SP?40%稻瘟灵EC?75%三环唑WP的毒力较低, EC50为11.265 4~88.283 5 μg/mL?人工接种盆栽防效试验结果显示, 70%丙森锌WP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 使用剂量945~1 575 g/hm2 的防效均在72.00%以上; 325 g/L苯甲·嘧菌酯SC的治疗效果最好, 使用剂量195~292.5 g/hm2的防效均在74.00%以上, 这两种药剂可作为目前水稻胡麻叶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 二者作用机制不同, 建议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稻区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致病型,建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为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田间实时准确监测、抗性品种应用以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鉴别寄主、IR24以及15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等共21个鉴别寄主,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对2018—2021年采自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湖南、辽宁、云南共7个省(自治区)的954个单菌落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探明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种类、分布及毒性分化;基于测试菌株与15个近等基因系及IR24的抗感互作,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开展近等基因系与病菌互作的变量因子分析,构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基于抗病基因与测试菌株的抗感反应,分析抗病基因聚合效应。【结果】954个测试菌株在中国鉴别寄主上鉴定出11个致病型,包括SRRRR(I)、SSRRR(Ⅱ)、SSSRR(Ⅲ)、SSSSR(Ⅳ)、SSRRS(V)、SRSRR(Ⅵ)、SSSSS(Ⅸ)、SSSRS(新型1)、SRSRS(新型2)、SRSSS(新型3)以及SSRSS(新型4),占测试菌株的比率分别为11.53%、4.82%、7.34%、6.18%、7.23%、1.05%、59.96%、1.57%、0.10%、0.10%、0.10%。Ⅸ型菌作为致病性最广的强毒菌系已上升为华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南和浙江稻区的优势致病型,西南稻区的云南以Ⅳ型菌为主,东北稻区的辽宁以I型菌为主。15个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对954个菌株的抗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15个近等基因系可分为5种类型,第Ⅰ类为高感基因系,包括IRBB1、IRBB2、IRBB10、IRBB11、IRBB4;第Ⅱ类为中感基因系,包括IRBB3、IRBB203、IRBB14;第Ⅲ类为中抗基因系,包括IRBB8、IRBB13;第Ⅳ类为抗病基因系,有IRBB21;第Ⅴ类为高抗基因系,包括IRBB5、IRBB7、CBB23、GDBB23;测试菌株中,出现可侵染抗病基因xa5的有42个、Xa7的有34个、Xa23的有31个。对以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6个品种(系)与954个菌株组成的抗感互作变量数据矩阵进行因子分析,以解释总变量>85.0%为界,提取出8个主成分因子,组建了以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0个品种(系)组成白叶枯病菌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按其对变量方差贡献大小,这些寄主分别为IRBB10(Xa10)、IRBB4(Xa4)、GDBB23(Xa23)、IRBB5(xa5)、IRBB7(Xa7)、IRBB21(Xa21)、IR24(Xa18)、IRBB13(xa13)、IRBB3(Xa3)、金刚30;新鉴别寄主可将954个测试菌株划分为55个致病型,对测试稻区的白叶枯病菌菌株表现出较好的鉴别力。基因聚合联合抗性分析表明,不同抗病基因聚合对病菌的抗性频率有一定的提升,不同抗病基因对测试菌株的抗性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结论】监测稻区的白叶枯病菌系趋向多样化,毒性分化明显,强毒菌系Ⅸ型菌在部分稻区已上升为优势致病型,侵染xa5、Xa7Xa23等广谱抗性基因的菌株有上升趋势;抗病基因聚合可拓宽品种对病原菌系的抗性谱,是培育广谱抗性品种的有效途径;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的建立与应用可为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精准监测以及田间实时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侵染广东稻区优质品种美香占2号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致病性及无毒基因变异特征,为美香占2号在不同稻区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9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8个稻瘟病菌已克隆无毒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2013-2018年不同年份、不同...  相似文献   
4.
7种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白叶枯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开展了7种杀菌剂对白叶枯病防效评价。测试的杀菌剂对白叶枯病的田间防效和病斑抑制率均差异显著,其中20%噻唑锌SC防效最好,其次是20%噻菌铜SC,其他药剂防效和病斑抑制效果均较差。20%噻唑锌SC 450.00 mL/hm~2喷施2次处理的防效达62.84%、病斑抑制率为73.11%;20%噻菌铜SC 450.00 mL/hm~2防效为43.15%,病斑抑制率为54.84%。高效药剂的合理选用对提高病害防效具有显著作用。20%噻唑锌SC和20%噻菌铜SC是目前防治白叶枯病的较好药剂,建议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广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抗病性是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结果,病原菌系的分化研究是抗病资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的前提。研究以水稻品种金刚30、IR24、IRBB21、IRBB14、IRBB5、IRBB4、五山丝苗等为鉴别品种,对来自广东地区72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力分化测试,并开展了部分广东主栽品种对广东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菌系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的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明显,测试菌株可分为19个致病型,其中优势致病型为C18(SSSSRSS)和C5(SRRRRRS),分别占25%、23.61%;强致病性菌系菌株C17(SSSRSSS)、C18(SSSSRSS)、C19(SSSSSSS)占测试菌株的27.78%,主要分布在广州、惠州、阳春、茂名、新会、广宁、雷州地区。测试18个广东主栽品种中,除新银占对测试的优势菌系C18(SSSSRSS)表现中感,其余的均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测试了八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3、Xa4、xa5、Xa7、Xa10、Xa11、Xa14和Xa23在相应载体品种上对华南白叶枯病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和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反应;分析了Xa4、xa5、Xa7和Xa23抗病基因与不同感病品种杂交组合F_1的抗性表达模式以及显性抗病基因Xa7和Xa23在杂交水稻上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大部分抗性基因在不同载体品种上抗性表达一致,但也有少数基因在不同载体品种上抗性表现不一,甚至截然相反,说明不同遗传背景对抗性表达有影响,而这种影响因不同抗性基因而异。隐性抗病基因xa5(IRBB5)和显性抗病基因Xa23(CBB23)与感病亲本组合的F_1代分别表现感病和抗病,符合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的抗性表达模式;而2个显性抗病基因Xa4(IRBB4))和Xa7(IRBB7)与感病亲本组合的F_1代,有部分组合的F_1代表现抗病,符合显性基因的抗性表达模式,有部分组合的F_1代表现感病,不符合显性基因的抗性表达模式。在杂交水稻上的利用价值方面,Xa7与2个不育系组合的F_1代均表现高感,不宜在杂交水稻上利用;Xa23(CBB23)与4个感病亲本,无论是不育系还是常规稻组合的4个F_1代全部表现抗病,抗性在F_1充分表达,在杂交水稻上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阳江市地处粤西沿海,台风发生频繁,晚造水稻生产处于台风高发季节,禾苗常因台风暴雨造成的物理损伤及洪涝引发白叶枯病暴发流行,是白叶枯病的重灾区。为提高阳江市水稻白叶枯病历史病区的水稻单产和品质,保证当地粮食安全生产,有必要在本地区加快推广抗白叶枯病的高产和优质水稻品种。阳江市农科所根据近几年的广东省水稻区域试验数据,筛选出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多个水稻新品种在病区进行示范表证,分析这些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示范品种白香占和珍优9822在阳江市白叶枯病历史病区对白叶枯病的防效显著,且表现出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和广适性好等优良综合性状,推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8.
水稻恢复系华占抗稻瘟病遗传分析及基因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占是近年来我国新选育的恢复系,广泛应用于杂交稻育种中,其配组的杂交稻组合对稻瘟病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性。本研究利用来源于华南稻区的62个稻瘟病菌株对恢复系华占、明恢63和广恢998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华占对接种菌株的抗谱达到95.2%,对稻瘟病表现出广谱抗性。为进一步了解该恢复系所含的抗稻瘟病基因,以高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母本,以华占为父本,构建了丽江新团黑谷(LTH)/华占的F2抗病遗传分析群体。利用对华南水稻品种具有致病谱较广的稻瘟病代表菌株GD00-193a对随机选择的1 000个来源于LTH/华占的F2个体及其F1个体进行抗病遗传分析,结果发现F1个体表型全为抗病,1 000个F2个体的抗/感比率符合3∶1的显性单基因分离比,说明华占至少含有一个显性抗稻瘟病基因。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250对SSR引物,通过分离群体分析结合隐性群体分析法将华占的一个抗稻瘟病基因定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的Pi2/Pi9/Pi50区域。通过Pi2等位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华占含有Pi2抗病基因。本试验结果为华占在杂交稻上的应用及其配组组合的品种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冯爱卿  陈深    朱小源  苏菁    汪文娟    汪聪颖    杨健源  曾列先 《植物保护》2014,40(4):193-197
为了解化学药剂对水稻稻叶褐条斑病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稻黑孢霉菌[Nigrosporaoryzae Berk.etBr.Petch]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药剂对稻黑孢霉菌的毒力差异显著。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对稻黑孢霉菌毒力居前列,EC50分别为0.5072、0.6398、0.9959mg/L,其次是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2. 5%氟环唑悬浮剂、25%氟环·醚菌酯悬浮剂,EC50在1. 3803~2. 1182 mg/L,毒力较弱的是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分别为16.3178、17.4257mg/L,毒力最小的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达41. 5957 mg/L。综合各供试药剂的斜率和EC50、EC90,稻黑孢霉菌对测定的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咪鲜胺锰盐以及苯甲·丙环唑等药剂最为敏感,这些药剂可作防治稻叶褐条斑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0.
抗稻瘟病Pi2/9/z-t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已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Pi2、Pi9以及Piz-t进行序列比对,寻找各自特异的核苷酸差异,成功开发了基于PCR技术以及电泳检测技术的Pi2/Pi9/Piz-t以及Piz-t的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将Pi2/Pi9/Piz-t与该位点上的其他抗性等位基因及感病等位基因区分开,这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抗病基因聚合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用Pi2/Pi9/Pizt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来自全国各稻区的共101份水稻品种和育种亲本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除2个品种检测到Piz-t带型之外,大部分水稻品种不携带这3个抗性基因,这为有目的地开展品种的抗性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