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本莉    叶华江    余亚圣    李小容    李蕾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25-32
采用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了不同生境及木麻黄浸提液处理下的青皮幼苗叶片差异蛋白质组,鉴定出差异蛋白47个,特异蛋白11个,差异蛋白多与光合作用相关、与物质代谢相关; 特异蛋白多与抗逆及次生代谢物合成相关。与原生地比较,迁入地幼苗叶片未出现特异蛋白。为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农产品市场进一步放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探索铅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改善铅山县农产品管理的  相似文献   
3.
植物化感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容  李蕾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178-181
近年来,植物化感物质作用途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植物产生的化感物质大多数最终都将进人土壤,因而土壤微生态环境与植物化感作用密切相关.一方面通过土壤微生物对化感物质的活性、转化和在土壤中持久性影响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对化感物质的作用;另一方面由化感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生长、活性、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化感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两方面阐释了植物化感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植物化感作用的机理及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探索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及其在我国广大农村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现状表现为:社会认可度较低;社会对其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及适应性的理解存在偏差;缺乏政策及机构支持;公众对其支持力度较低。解决和预防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工作问题的干预措施有:充分发挥社区工作方法在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小组工作方法在解决农村中观问题中的作用;把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微观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6.
海南岛海岸线木麻黄林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海南岛沿海木麻黄林12个调查点,进行了密度、郁闭度、林龄及林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木麻黄林地分为人为破坏林、自然衰退林、保存完好林及重建林四大类型。对各类型林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海南滨海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探讨木麻黄成熟林林地地力衰退的原因。【方法】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海滨的木麻黄幼龄林(5年生)、中龄林(15年生)和成熟林(30年生)中各设置3个10m×10m的样方,采用"S"形5点混合取样法取5~20cm土层土样,提取土壤宏基因组DNA对土壤细菌、真菌的菌属组成、相对丰度和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土壤酶活性并对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同时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1)中龄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最丰富且均匀程度高。各林龄林地土壤细菌均以酸杆菌_Gp1占优势,中龄林土壤中特有菌属鞘氨醇杆菌属也为优势菌属。各林龄土壤真菌以发菌科中一种尚未分类的菌属占优势,其在成熟林中相对丰度最高。(2)随林龄增加,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作用、pH值及全钾、全磷、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直接因素。(3)CCA分析表明,铵态氮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土壤体积质量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最大。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分枝杆菌属相关性最大,而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真菌相关菌属相关性最大。土壤优势菌属中鞘氨醇杆菌属与有机质、硝态氮含量最相关,发菌科中一种尚未分类的真菌与过氧化氢酶活性、pH最相关。【结论】成熟林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均匀程度降低以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随林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是木麻黄成熟林林地地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茶树叶面真菌与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玲  李小容  杨民和 《江西植保》2010,33(1):18-22,24
采用常规真菌分离法对健康茶树叶片叶面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比较了叶面真菌和内生真菌的种群和数量差异。结果表明:从茶树品种黄旦(HD)共分离得到叶面真菌26个形态型,内生真菌18个形态型;从铁观音(TGY)共分离获得叶面真菌16个形态型,内生真菌15个形态型:分离所得真菌大多数为半知菌和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叶片组织黏附法两种不同的真菌分离方法,获得叶面真菌优势种的种类基本一致,但各种菌的数量差异明显;对黄旦和铁观音两品种比较,采用叶片组织黏附法分离所得叶面真菌的数量没有差异,但采用稀释平板法所获不同真菌的数量差异明显。真菌分离结果表明在茶树叶片表面和内部组织中生长有显著不同的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9.
三道膜包扎法是行桑树冬季芽接时用的一种方法。即用一根宽约1厘米新的薄膜条,从下部接芽基面3/5处,把薄膜头放到砧木背面并向左绕至前面,经接芽基部至右侧,从右侧斜背面向左上方绕向前面,经过接芽失至右侧,然后再从右侧绕经背面至左侧,经前面斜向下右侧,绕过背面至左边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