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举国上下勠力同心,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促农耕、保生产、稳民生,成为与当前保存抗疫成果同等重要的大事,科学谋划稳定“菜篮子”供应,减少因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拿出应对良策,蔬菜产业一线的斗士们在行动。  相似文献   
2.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鹿血与鹿茸血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鹿血与鹿茸血之间的小分子代谢物组分差异,为鹿血、鹿茸血相关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PCA、OPLSDA)对鹿血与鹿茸血的整体代谢物组分进行比较,并进行定量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显示,鹿血与鹿茸血在X变量上区分明显,表明两者在小分子代谢物层面上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代谢物的峰值共筛选出28种显著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脂类、核苷酸及天然抗氧化剂-麦角硫因在鹿茸血中含量较高。鹿血与鹿茸血的代谢组学分析能够为鹿血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收集63支鹿角,利用酚-氯仿法、改良酚-氯仿法、DNeasy~? BloodTissue Kit (50)、QIAamp~? DNA Investigator Kit (50)提取鹿角DNA,通过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确定提取鹿角DNA的取样部位和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鹿角中部DNA含量高于基部,更适合用于鹿角DNA提取工作;酚-氯仿法优于改良酚-氯仿法,DNeasy~? BloodTissue Kit (50)提取效果优于其他方法。进行鹿角DNA提取时,建议在鹿角中部取样,用DNeasy~? BloodTissue Kit (50)提取DNA。  相似文献   
4.
草莓育苗基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穴盘单体穴杯育苗的方法,利用不同育苗基质繁育草莓子苗,研究并比较了3个草莓品种(丰香、甜查理、宫本)与3种育苗基质(水苔、脱脂棉、岩棉)繁育子苗的茎粗、新叶萌发率及根系发育情况等。研究结果表明,3个草莓品种的综合表观比较以水苔基质最好,岩棉次之,脱脂棉最差。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DNA作为理想的分子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鹿科动物种群遗传分析。本文阐述了鹿科动物mtDNA结构和特点及各功能基因在鹿科动物物种识别、起源和进化、地理分化、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植物体对硝态氮的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硝态氮是高等植物重要的氮素营养,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根系吸收硝态氮并向地上部转运的机制一直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几年的深入研究使得新的现象与结论被揭示,推动了我们对植物体吸收转运硝态氮生理与分子机制的认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硝态氮吸收转运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结果。通过整理归类植物硝酸盐吸收相关的生理学数据,介绍了影响植物吸收硝态氮的各种因素。基于膜转运体在植物硝态氮吸收转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还重点介绍参与该过程的四大基因家族的成员及功能,即硝酸盐转运体1(NRT1)、硝酸盐转运体2(NRT2)、氯离子通道(CLC)和s型阴离子通道(SLAC),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TLSF2是1株新发现的耐重金属真菌,为深入了解该菌株对水中Cu、Cd的吸附机理,借助原子分光光度法,通过吸附试验探讨了菌体对Cu、Cd的吸附能力,用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u、Cd在黑曲霉菌体中的化学形态及其Cu、Cd含量,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黑曲霉菌体的亚细胞结构并测定其各组分Cu、Cd含量,并对Cu、Cd处理后的黑曲霉菌株TLSF2的细胞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d浓度保持50 mg/L条件下,Cu浓度为200 mg/L时,菌株TLSF2对Cu的吸附量最大,达到17.76 mg/g;Cu浓度保持200 mg/L条件下,Cd浓度为50 mg/L时,菌株TLSF2对Cd的吸附量最大,达5.19 mg/g,表明该菌株对Cu、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并且证实细胞壁是菌株TLSF2富集Cu、Cd的主要部位,Cu、Cd的化学形态均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菌株TLSF2吸附Cu的化学基团主要涉及羧基、氨基和羟基等,吸附Cd的化学基团主要包括酰胺基、氨基、羧基、羟基以及磷酸基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Y染色体AMELY基因分析中国马鹿的遗传多样性,对塔河马鹿、伊河马鹿、阿尔泰马鹿、东北马鹿、甘肃马鹿共200个个体的AMELY基因片段测序,分析马鹿Y染色体的单倍型多样性,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中国马鹿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并对马鹿的父系起源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塔河马鹿变异位点最多,具有很高的核苷酸多样性,与其他马鹿间的遗传距离远;本试验共定义了6个单倍型,分别为A1、A2、A3、A4、A5、A6,其中塔河马鹿、阿尔泰马鹿和甘肃马鹿具有独有的单倍型;利用所获得AMELY基因序列,构建NJ和ML系统进化树发现:塔河马鹿自成一个单系;甘肃马鹿自成一个单系,伊河马鹿、阿尔泰马鹿、甘肃马鹿、东北马鹿聚成一类,阿尔泰马鹿、塔河马鹿、东北马鹿聚成一类,塔河马鹿、甘肃马鹿与其他马鹿之间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松六齿小蠹成虫触角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征,为明确松六齿小蠹触角感器的功能和寄主树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与感器进行超微形态观察。【结果】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分为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锯齿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槽纹感器等6类。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85%;锯齿形感器的分布最广,在触角各节均有分布。触角锤头部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最多,6种感器均有分布,占全部感器数量的92.3%;柄节的感器数量最少,仅占3.4%。【结论】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及感器类型和分布无明显差异,其中毛形感器Ⅰ、槽纹感器为化学感器,具有感知嗅觉的作用;毛形感器Ⅱ、锯齿形感器为机械感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线粒体DNA上12S、ND5、Cytb和D-loop 4个基因或区域对分布于吉林省通化地区的矮小梅花鹿群体进行群体结构和起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因在群体中均包括3种单倍型,且每种单倍型个体组成相同。将4个基因整合后形成组合单倍型H1~H3,结合系统发育树判断,H1和H2单倍型与梅花鹿东北亚种聚为一类,而H3单倍型与梅花鹿四川亚种聚为一类,种群历史分析表明,该群体没有经历过扩张。因此认为,该矮小群体有3个母系起源,其中,H1和H2起源于东北亚种,H3可能起源于四川亚种,因为不确定四川亚种群体是否受到东北亚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