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光谱技术的禽蛋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禽蛋品质检测是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传统禽蛋品质检测主要依赖人工进行,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且准确率波动大等弊端。光谱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安全、无损等优点,近些年来在禽蛋内部品质检测领域发展迅速。本文基于禽蛋的新鲜度、蛋白含量、脂肪含量、血斑肉斑、受精信息、种蛋性别、胚蛋活性等内部品质指标检测的有关研究,概述了近红外光谱、可见-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及拉曼光谱等光谱检测技术在禽蛋内部品质无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光谱检测技术在禽蛋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特点与难点,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蛋品无损检测研究及行业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试验对西藏隆子县测土配方推荐施肥(N2 P2 K2)进行优化设计,设立14个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和1个有机肥单施处理,设立配方施肥、常规施肥和对照试验,采用回归方程计算最佳施肥配比和推荐施肥量.结果显示,当地黑青稞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质量比为1:0.43:0.5,推荐施肥量为N 66.75 kg/hm2、P2O528.65 kg/hm2、K2O 33.9 kg/hm2.在不施肥基础上单施有机肥17500 kg/hm2,黑青稞可增产35.3%,通过增加氮肥和有机肥的投入,使得常规施肥处理的黑青稞平均产量高于配方施肥处理.氮含量是限制黑青稞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磷含量,最后是钾含量.在当地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氮、减钾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前茬作物分别是种植4年的苜蓿田,玉米田,大豆田的情况下,研究了3种轮作模式(苜蓿-小麦;大豆-小麦;玉米-小麦)对其后茬作物小麦产量(籽粒产量、出籽率、地上部生物量)与小麦的生理指标(叶色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小麦轮作模式下比玉米、大豆轮作小麦模式会显著提高后茬作物小麦产量,而后2种模式在产量上差异不显著。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改善小麦旗叶叶色值、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小麦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在孕穗期的蒸腾速率;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小麦生长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说明此种轮作模式有利于改善后茬作物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沼气脱硫技术中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的产业化特点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鄂尔多斯固废所在其"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工艺中所使用的脱硫技术,详细叙述了干法脱硫中的氧化铁吸收法脱硫技术,最后提出了沼气的高效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前茬作物分别是种植4年的苜蓿田,玉米田,大豆田的情况下,研究了3种轮作模式(苜蓿-小麦;大豆-小麦;玉米-小麦)对其后茬作物小麦产量(籽粒产量、出籽率、地上部生物量)与小麦的生理指标(叶色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小麦轮作模式下比玉米、大豆轮作小麦模式会显著提高后茬作物小麦产量,而后2种模式在产量上差异不显著。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改善小麦旗叶叶色值、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小麦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在孕穗期的蒸腾速率;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小麦生长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说明此种轮作模式有利于改善后茬作物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