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3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447篇
林业   588篇
农学   172篇
基础科学   302篇
  2673篇
综合类   2280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461篇
畜牧兽医   470篇
园艺   283篇
植物保护   24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主要做法(一)突出规划引领为推进偃师市沟域经济建设,偃师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带领市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市发改委等相关负责人到全市各沟域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研讨会。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偃师市坚持高标准规划、创新规划、科学规划,把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沟域村庄建设规划有机结合,清晰定位沟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县域发展沟域经济的经验做法,"跳出偃师看偃师",走理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严重,研究土壤管理措施对不同侵蚀程度坡耕地耕层侵蚀恢复作用,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研究不施肥(CK)、施化肥(F)、施生物炭+化肥(BF)3种土壤管理措施对侵蚀0 cm(S-0)、侵蚀5 cm(S-5)、侵蚀10 cm(S-10)、侵蚀15 cm(S-15)、侵蚀20 cm(S-20) 5个不同侵蚀程度坡耕地耕层土壤属性的恢复作用。【结果】(1)随侵蚀程度增加,土壤砂粒含量由38.1%—42.4%逐渐增至44.2%—46.4%,土壤黏粒含量由12.6%—14.8%逐渐减少至9.6%—11.0%;与S-0、S-5、S-10相比,S-15、S-20土壤容重显著增大;S-10侵蚀程度下,土壤抗剪强度最大,在8.71—9.56 kg·cm-2之间;F、BF处理下S-15侵蚀程度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降幅均最大。(2)不同管理措施下坡耕地耕层土壤属性差异显著,BF处理下土壤砂粒含量小、黏粒含量最大,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CK(P<0.05),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均显著高于CK、F处理;BF处理下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均最大,CK处理最小;与CK处理相比,BF处理土壤抗剪强度显著增大。(3)随侵蚀程度增加,土壤可蚀性K值显著下降,与S-0相比,S-20侵蚀程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下降0.1960%—0.2192%;BF处理下土壤可蚀性K值最大,F处理次之,CK最小;S-10侵蚀程度下F、BF处理的K值均较CK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0.0684%、0.1404%。【结论】施加生物炭+化肥在改善土壤物质组成、结构特征、提高土壤蓄渗性能等方面较单施化肥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减轻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侵蚀,对侵蚀10 cm条件下的坡耕地耕作层(0—20 cm)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任付珍 《蜜蜂杂志》2020,40(5):47-47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万众一心狙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我们养蜂人也不甘示弱,都在积极参与这场阻击战。今天介绍给大家的就是河北省邢台县北小庄乡寺沟村村委委员张小计同志。今年55岁的张小计,高中文化。由于寺沟村地域偏僻,1981年村小学缺一名教师,他便被推荐为民办教师。在这期间,他大伯因病去世,丢下25箱蜜蜂没人管,仓促买掉又不值钱,不得己他只好接下养蜂的活。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8,(6):44-45
2017年,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实施,标志着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由面上治理为主转为以侵蚀沟治理为主。经过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东北黑土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侵蚀沟治理技术和模式。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介绍了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和植物措施3种类型的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株防治藜、冬葵等阔叶杂草的生防菌株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HZ-1的发酵工艺.【方法】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方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该菌株固态发酵基质、最适碳氮源和固-液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HZ-1最佳产孢的固态基质为麦麸,最适碳源为麦麸(40 mg/g),最适氮源为蛋白胨(50 mg/g).正交优化试验得出该菌最适固-液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300 mg/g,适宜的接种量为0.3 mL/g,初始pH值7.4,最适温度为24.3℃,发酵最适时间为216 h.【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极细链格孢菌菌株除草活性物质的分离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沟垄覆膜栽培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_1)、全膜垄播(T_2)、全膜沟播(T_3)、半膜垄播(T_4)、半膜沟播(T_5) 6种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土壤pH、电导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主要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醇类、酚类、酰胺类化合物;与CK相比,沟垄覆膜栽培可显著降低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及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其中酸类物质最高降幅达55.22%.此外,沟垄覆膜栽培还可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电导率,降幅达23.8%~34.1%,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各处理较CK速效氮含量提高11.47%~45.91%,速效磷含量提高17.88%~36.96%,速效钾含量提高1.77%~16.71%.【结论】沟垄覆膜栽培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马铃薯对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吸收,有效缓解了因化感物质积累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尤其以全膜垄播栽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条件下,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栽培模式,进行了金凯2号玉米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为66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4 044.5 kg/hm~2,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以黄土高原陡坡土坎6种典型植物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植被根系密度指标的基础上,通过直剪试验,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以及根系对提高抗剪强度的作用。结果表明:1)6种群落的根系密度指标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白刺花-铁杆蒿群落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在所有群落类型中均为最高,分别为2 757.07 g/m3、17 886.22 m/m3和16.96 m2/m3;2)6种群落之间的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均显著高于素土抗剪强度,其中白刺花-铁杆蒿群落相对于素土的抗剪强度增加值最大,为32.98 kPa,且抗剪强度增加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3)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相对于素土抗剪强度的增加值与根系密度指标值呈对数函数关系,随根系含量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细支烟原料的工业适用性及精选效率,选取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翠碧一号原烟进行外观分类及质量评价。针对细支烟原料需求,通过对各类别烟叶样品的外观质量指标和感官质量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应用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分类模型确定烟叶精选外观品控指标(身份、色度),应用证据权重确定外观指标要求(身份:中等-稍厚,色度:强-浓),模型准确率达82.69%。结果表明,采用模型确定的外观敏感性指标,精选效率大幅提升,选出的烟叶工业适用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作区农田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2015—2016年连续2年设置沟垄地膜全覆盖(DD)、沟垄地膜半覆盖(DB)和沟垄二元覆盖(DJ)3种覆盖方式大田试验,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温变异特征及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覆盖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DJ处理在播后70—90 d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能降低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以DJ处理的土壤水分垂直稳定性最强。与CK相比,DD处理在播后30—50 d的0—15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而DJ处理在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表现“降温和增温双重效应”。各覆盖处理能降低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异系数,以DJ处理最小,其土壤温度垂直稳定性最强。覆盖能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和影响出苗天数,其中DD处理平均出苗天数较CK提前4.5 d,而DJ处理推迟3.5 d。马铃薯生育期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以DJ处理生物量理论值和生长速率最大,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马铃薯生物量、单株薯数及亩株数等因素外,土壤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高于土壤温度,是限制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因子。【结论】沟垄二元覆盖(DJ)能改善土壤水温状况,维持相对稳定的土壤水热环境,利于马铃薯生长和块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