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36篇
  192篇
综合类   61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休耕补偿作为一种促进耕地保护的政策,就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言,需将补偿重点落到真正以耕地作为生计来源的农户上。文中运用机会成本法测算河北省平乡县不同生计来源农户的休耕(休耕的)机会成本,并构建了劳动力转移补偿模式。结果表明:1)农业劳动力休耕的机会成本为443. 2元/亩;非农劳动力休耕的机会成本为231. 4元/亩; 2)在劳动力转移补偿模式中,假定休耕面积不变,预计未来十年间农业劳动力的补偿总额将从基准年的739. 1万元下降至124. 7万元,非农劳动力的补偿总额将从基准年的794. 5万元增加到1115. 2万元,休耕补偿总额将从基准年的1533. 5万元下降至1239. 9万元; 3)当前的休耕补偿不仅未能着重补贴到农业劳动力上,且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使得休耕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土壤侵蚀是滇池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掌握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和改进。以降雨量、DEM、土壤类型和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选择降雨、土壤、坡度坡长、植被覆盖4个因子建立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体系,对滇池流域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空间分布上,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滇池周边。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滇池流域山地区域,地形陡峭。时间变化上,1999—2014年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程度呈下降趋势。轻度敏感区域面积增加20.18%,中度敏感区域面积减少20.31%,轻度敏感区的增加来源于中度敏感区的转变,转变区域分布于滇池流域西北部和东南部。在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因子中,降雨是影响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关键因子。研究滇池流域土壤敏感性时空变化,识别滇池流域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区域,有助于该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态治理和土地利用优化。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中梁山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统计学理论和实验室分析方法,以中梁山槽谷区典型耕地、荒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15、15~30、30~45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空间分布规律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地类型土壤SOC、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0587.8、1472.8、598.9 mg/kg,SOC和TN空间变异性较大,TP变异性较小。土壤C、N、P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SOC、TN含量为:林地>荒草地>耕地;TP 含量为:耕地>荒草地>林地。土壤C/N、C/P 和N/P 空间变异较大(变异系数CV>28%),C/N值变化范围为5.04~41.2,平均值为14.1;C/P 值变化范围为11.02~105.42,平均值为37.28;N/P 值的变化范围为0.99~6.32,平均值为2.71。不同土地类型土壤C/N 差异不显著,C/P、N/P值差异显著。C/N 值为林地>耕地>荒草地,C/P、N/P 值为林地>荒草地>耕地。耕地土壤SOC、TN和TP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线性拟合度较高;荒草地和林地的TN与TP、SOC与TP相关性不太明显,线性拟合度较低。C、N、P 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值受土壤理化性质、土地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子影响。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土壤TN、SOC和碱解氮是影响土壤C/N、C/P 和N/P 值的主要因素。中梁山岩溶槽谷区土壤C、N、P含量和C/N/P 值受土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空间变异性较大。在实际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4.
山区农村贫困问题是中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探讨贫困化分异机制对山区贫困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运用地理探测器、多元线性回归等模型方法诊断出山区农村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到县城中心距离、到乡镇中心距离、到主要干道距离和坡耕地占比是影响山区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根据巫山县各乡镇贫困分异的主导因素,划分出农村贫困化地域类型;针对影响因素不同的地域类型提出不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碳酸盐岩分布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其连绵不绝,出露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其中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区,总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碳酸盐岩分布区,湿润热带-亚热带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喀斯特地貌系列在这里发育得最为完好。  相似文献   
6.
赵轩  周杰 《农技服务》2015,(2):166-167
近年来,遥感(R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建立数字国土,推进智慧国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目视解译、计算机解译和人机交互式解译,评价其优、缺点,找出遥感解译方式在土地精细化管理中的最优化选择并得出:目视解译是一种较传统的解译方式,解译精度最低、花费的经费较多、耗时长。计算机解译方式是一种快捷、方便的解译方式,其解译精度较高、耗时少、所花经费较少。人机交互式解译精度在三种解译方式中最为精确、合理。因此,在地形较为复杂的重庆市渝北区石翔村,建议使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式进行遥感图像的解译,从而得出较为精确的解译结果,节省投资、节约成本,为后期土地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渝北区未来存量用地的挖潜方向,通过构建商服圈,并利用建筑、人口经济、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数据,从功能、强度和区位潜力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其权重,计算渝北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并依此识别可用于二次开发的宗地.结果表明:①渝北区划定商服圈总面积15 827.25 hm~2,因受地形、政策和城市双核心发展因素影响商服圈呈不规则形状;②用于潜力评价的宗地因城市开发过程中各类用地并存且未实现更新而未呈现同心圆模式;③渝北区可用于二次开发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 178.88 hm~2,主要布局于两路老城区南部、龙山—龙溪—龙塔街道西北部和创新经济走廊中部等区域.④渝北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是未来改造盘活的主要用地类型.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利用开发有利于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事业发展,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科学编制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完成的全市土地利用"十二五"规划及全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等研究成果,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十三五"时期土地利用开发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最后从规划理念、战略定位、"多规协调"等方面科学、创新地提出了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9.
典型丘陵地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的耕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拟为提高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0年为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迅速提高阶段;2000-2004年为短期波动阶段,其中2002年达到峰值;2004-2006年为集约利用水平一度降低阶段;2006-2008年为逐步提高阶段。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必须尽快确立国家标准与规程,克服障碍因素影响,坚持内部挖潜,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复垦是坚持节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科学划定规划期农村居民点用地退出图斑,是测算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的关键所在。XF-GF空间合成识别技术体系是指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技术平台,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分析进行空间合成,科学划定规划期农村居民点用地退出图斑的技术体系。以ArcGIS9.3为研究平台,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构建XF-GF空间合成识别技术体系,对潼南县双江镇双林村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进行定量与定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到规划目标期,双林村共退出农村居民点图斑99个,复垦潜力273 997.56m2。XF-GF空间合成识别技术在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定量定位分析中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