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覆盖方式对绿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豆是陕北旱区特色经济作物和主要农作物之一,探索适合地区特色的绿豆高产抗旱栽培技术对完善该区小杂粮栽培模式和提高区域农业水平意义重大。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膜覆盖、双沟覆膜、全膜覆盖、秸秆覆盖和露地5种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绿豆土壤温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和经济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陕北地区绿豆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秸秆覆盖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同时降低地温,增产作用不明显。3种地膜覆盖方式中,又以垄膜覆盖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绿豆产量的效果最好,且操作简单,在陕北地区绿豆抗旱栽培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2.
应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小杂粮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因素进行分析,预期给陕西小杂粮产业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建议应从区域优势布局、产业化开发、出口贸易化发展以及科研创新四个方面加强陕西小杂粮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陕西小杂粮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小杂粮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和较为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且效率比较优势近几年也逐步显现出来,同时指出效率比较优势不明显是陕西小杂粮未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绿豆不同覆膜方式高效栽培技术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陕北地区不同覆膜方式绿豆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水分效应,并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结果表明:绿豆垄膜覆盖(LM)、双沟覆膜(GM)和全膜覆盖(QM)三种覆膜方式均可促进绿豆生长发育,株高、茎粗、单株荚数、百粒重较对照(CK)明显增加;LM、GM和QM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12.59%、104.90%和100.27%,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4<0.0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4.24%、73.48%和81.82%;LM、GM和QM纯收入较对照分别增加156.98%、116.22%和64.98%。3种地膜覆盖方式中,以垄膜覆盖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绿豆产量和经济效益效果最好,且技术简便易行,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
榆林市绿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豆是榆林市重要的出口创汇作物,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重点介绍该市绿豆生产的基本情况,找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今后绿豆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并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创建知名品牌、强化产业指导、壮大服务组织的发展措施,对促进当地绿豆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绿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绿豆的病害也逐渐增多,以下是横山大明绿豆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7.
横山县位于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县农耕地面积11.6404万hm2,农作物播种面积6.9595万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545万hm2,其中绿豆常年播种面积1.3333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3%,是出口日本、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基地.绿豆生产已经成为横山县的优势、主导产业,是种植区域内农民的主要收入.但绿豆各种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其主要发生在苗期、结荚期和收获期,会造成缺苗、植株死亡和商品率下降,导致农户的经济收入受到损失.农民防治意识差、防治措施又不当,严重影响绿豆生产安全.现将横山县山旱地绿豆常见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横山县位于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县农耕地面积11.6404万hm2,农作物播种面积6.9595万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545万hm2,其中绿豆常年播种面积1.3333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3%,是出口日本、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基地。绿豆生产已经成为横山县的优势、主导产业,是种植区域内农民的主要收入。但绿豆各种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其主要发生在苗期、结荚期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秸秆和地膜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陕北黄土丘陵旱作区的最佳覆盖方式。通过2年(2012—2013)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垄膜覆盖(LM)、双沟覆膜(GM)、全膜覆盖(QM)、秸秆覆盖(JG)和露地(CK)5种覆盖栽培方式,分析马铃薯生长、产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1)JG处理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其株高、SPAD值均优于其它处理,表现为株高JGCKGMLMQM,茎粗LMGMCKJGQM,SPAD值JGLMGMCKQM。(2)在整个生育期,地温均值表现为JGCKLMGMQM,JG、LM、GM及QM分别较CK提高-0.18℃、0.76℃、1.21℃及1.65℃。(3)全生育期,不同覆盖有增加土壤含水量的作用,均值表现为JGQMGMLMCK,JG、LM、GM及QM分别较CK提高17.18%、11.92%、5.65%和16.93%。(4)JG、QM、LM及GM分别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19.75%、8.95%、7.00%及-0.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4%、7.4%、9.15%及1.65%。秸秆覆盖栽培方式是陕北旱作区马铃薯抗旱栽培推荐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覆盖栽培糜子籽粒灌浆期淀粉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糜子开花后籽粒灌浆期间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积累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探寻糜子在干旱地区的最佳覆盖栽培模式。以粳性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采用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双沟覆膜和全膜覆盖处理,并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测定籽粒灌浆期间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覆盖栽培糜子籽粒灌浆前、中期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水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P0.05),且籽粒淀粉积累速率较快,最终淀粉含量高于露地栽培,其中全膜覆盖效果最佳,其籽粒中支链淀粉积累量的增加率达16.62%(P0.05),直链淀粉增加率9.08%,千粒质量增加率6.16%(P0.05)。但覆盖栽培没有改变AGPP、SSS、GBSS和Q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单峰曲线),没有影响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AGPP和GBSS峰值出现在花后20d左右,SSS和Q酶峰值出现在花后15d左右。相关分析表明,糜子籽粒支链淀粉与SSS和Q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GPP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与GBSS和AGPP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积累速率与AGPP、GBSS、SSS和Q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