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1.
2.
从青霉Penicillium sp. C6菌株基因组DNA中克隆到一个新的16家族的葡聚糖酶基因,命名为bglc6(GenBank登录号:JX854434)。其cDNA全长为1 044 bp,包含N端前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一个16家族的结构催化域。bglc6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Grosmannia clavigera kw1407的假设葡聚糖酶蛋白序列最高一致性为64%。成熟蛋白BglC6在毕赤酵母中已成功表达,酶学性质分析表明,BglC6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50℃,在酸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大麦葡聚糖酶为底物时,BglC6的比活、Km及Vmax值分别为253.8 U/mg,8.42 mg/mL,478.4 μmol/min·mg。蛋白BglC6对大多数金属离子有较好的抵抗能力。因此,该葡聚糖酶在动物饲料行业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沙漠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地区的沙漠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方法研究了已固定沙丘结皮(J1)及结皮下层(J2),半流动沙丘上层(L1)和下层(L2)中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J1的微生物群落活性最高,J2的微生物群落次之,再次为L2的微生物群落,最后为L1的微生物群落;J1,J2,L1和L2的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聚合物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表现一致,对糖类、胺/氨类和双亲化合物类碳源的利用表现不同;利用ECO板上31种碳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PC1,PC2和PC3特征值的贡献率为分别为70.16%,19.23%,10.61%。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固沙后的微生物群落活性明显高于半流动沙漠微生物群落的活性;(2)微生物群落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其对6类碳源的利用方式不同;(3)主成分分析表明沙漠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最高,主要利用碳源有22种。  相似文献   
4.
以沙坡头生物结皮(BSC)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鉴定系统,通过碳源利用分析、功能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BSC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SC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培养初期(0~24h)值很小处于适应期,中后期(24~168 h)AWCD值逐渐增强处于指数期,可能由于监测时间不是足够长,所以稳定期和衰亡期表现得不明显;BSC微生物能够利用羧酸类、聚合物类、碳水化合物类、酚类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和胺类6类碳源,其中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率最高,对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低;BSC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99,微生物群落均匀度指数为1.44;指纹聚类分析表明,当聚合水平>8.6时,BSC微生物可分为6类。研究表明,Biolog技术能够简便、快速、有效地反映BSC中的微生物活性及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