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化肥、农膜、农药和农业机械的使用4个方面对宝鸡各县(区)2005-2011年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估算,修正了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宝鸡地区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总体是增加的,7年间增加了32.08%,年均增长4.58%。2006年碳排放量最少,为173 436.71 t;2011年碳排放量最多,为233 109.78 t。碳排放强度在0.367~0.555 t/hm2之间,7年间增长了50.33%,年均增长7.19%。化肥碳排放占到总排放量的84%以上。从各县(区)来看,陇县碳排放量最高,每年都在60000 t以上;陈仓、凤翔、岐山、扶风和眉县的碳排放量在20 000~50 000 t之间,渭滨、金台、千阳、麟游、凤县和太白碳排放量在15 000 t以下。太白县碳排放量最小,每年都在4 600 t以下。碳排放强度以陇县最高,每年都在1.0 t/hm2以上;太白县碳排放强度最小,每年都在0.36 t/hm2以下。  相似文献   
2.
榆林市景观生态风险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武功县耕地质量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楚武功县耕地质量空间变异规律,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别针对武功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各选取1000个分等单元样点,在保证样点为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应用GS+9.0软件进行对武功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的空间变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武功县耕地质量的空间变异是以结构性因素引起的为主,自然质量的空间变异在3270 m以内,利用质量的空间变异在11310 m以内,而经济质量的空间变异在14970 m以内。自然质量以南北方向和西北东南方向变异大,而东西方向变异小。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则以南北方向和西南东北方向变异大,东西方向变异最小。地统计学方法是定量研究耕地质量空间变异的有效方法,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耕地质量空间变异研究有利于认识耕地质量空间分异规律,也有利于有效选择耕地质量监测样点。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合阳县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划分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为目的,首先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农用地等别的各个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星座"聚类分析法对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进行定量划分。运用该种方法对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为进行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210国道榆林至陕蒙交界段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分析榆林至陕蒙交界段生态环境对公路及公路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公路建设在建设期和营运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并对公路建设前后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状况进行了预测 ,最后提出水土保持与防沙护路的方案。结论是 :只要把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该公路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很小的 ,而且 ,由于公路建设本身的需要所采取的防沙护路措施 ,会使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更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的陕西省耕地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详细调查数据 ,应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速率、土地利用类型新增速率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全面刻画了陕西省 1 991— 2 0 0 1年耕地的动态变化。结论是 :在 1 991— 2 0 0 1年间 ,陕西省全省耕地在减少 ,各地减少的程度不同 ,延安减少最多 ,渭南减少最少 ;耕地变化存在明显地区性差异 ,耕地变化比陕西省耕地变化大的地区有延安、铜川、咸阳和商洛 ,其它地区耕地变化比全省耕地变化小。耕地转移的方向各地明显不同 ,增加耕地的来源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的泾阳县耕地定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该文基于美国的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方法,对陕西省泾阳县耕地进行了定级研究。把整个定级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土地的自然质量特征评价;后一部分为土地的社会经济质量特征评价,在这两部分的评价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评价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这两部分评价的基础上,对这两部分评价指数加权求和,得到定级单元总指数,这两部分的权重确定采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相关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结果表明,泾阳县耕地质量较高,全县耕地分为5级,一级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43%,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6.23%、26.07%、19.39%和13.88%。该文认为,LESA方法是土地定级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1990—2020年陕西省延安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偏移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分析,为该区生态恢复工程的有效实施及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利用延安市1990—2020年7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信息熵和偏移份额模型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结果] ①1990—2020年延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由1.14 Nat降至0.99 Nat,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增强,均质性降低。②1990—2020年延安市建设用地、林地、水域属增长性结构。延安市北部为建设用地、林地、水域的竞争优势区,中部地区周围是草地的优势区,南部地区耕地竞争优势显著。③1990—2020年延安市ESV由23.75亿元增至31.45亿元,ESV增长率呈“北高南低”特征。[结论] 建设用地、林地、水域是延安市土地利用增长的根源,且ESV增长率和土地利用结构竞争偏移整体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